什么是病毒性的营销:
病毒性营销(viral marketing,也可称为病毒式营销)是一种常用的网络营销方法,常用于进行网站推广、品牌推广等,病毒性营销利用的是用户口碑传播的原理,在互联网上,这种“口碑传播”更为方便,可以像病毒一样迅速蔓延,因此病毒性营销(病毒式营销)成为一种高效的信息传播方式,而且,由于这种传播是用户之间自发进行的,因此几乎是不需要费用的网络营销手段
病毒性营销面临的问题:
管理问题:1.中国企业严重缺乏病毒性营销的专业性人才
2.中国企业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水平的制约
技术问题:1.病毒性营销已经初具规模,但总体应用的水平不高
2.缺乏创新能力
3.数据信息缺乏,导入病毒性营销信息困难
思想问题:1.指导思想陈旧,还停留在以前的营销模式
2.投入力度小,结构不合理
3.急功近利
4.缺乏资源,开发的心态
病毒性营销的步骤:
病毒性营销的优势:
病毒性营销的成功案例:
1.百事可乐:在利用病毒营销一开始保持隐秘、悄无声息 对市场营销人士来说,最困难的是如何深入了解消费者的思维并将自己的信息传达到他们的脑子里。通常的方式是尽量提高信息传递的声音,期望着嗓门越大,被听到的概率越高。但是病毒却有着更精明的方法:它们能够找到一个途径,利用一眼看去似乎全然不搭界的路径接近自己的载体,从而牢牢依附在载体身上。病毒营销的先行者之一百事可乐公司在Mountain Dew饮料的营销计划中,给孩子们这样一个机会:孩子们只要收集齐10个饮料购买的凭证再加上35美金一并寄到百事公司,就可以拿到一个摩托罗拉的传呼器。传呼器在孩子心中是很酷的玩意儿。当然,孩子们自己得负责购买传呼器的服务,而百事公司则有权每周给这些孩子发出百事饮料的传呼信息。
2.特百惠:充分挖掘脆弱环节的强势所在
社会学家很早就发现,那些有着许多非正式社会交往的个人比那些看似有着很强社会关联的人对特定群体更有影响力。病毒在那些看似脆弱的环节上更能得到扩展。只要想一想病毒在网络—一个可以说是集结了无数脆弱环节的虚拟社区上的发展就会明白这一点。在商业社会中,这种策略是许多使用多层市场营销策略的公司最本能的方法,比如个人和家庭产品生产商TUPPERWARE(特百惠)、安利和玫琳凯等等都在用这一方法。在每一个地方,它们的策略都是发现一批个人,他们的长处是发掘那些大量的脆弱环节,从而利用这些环节去销售产品或服务。比如说TUPPERWARE,它找到一些社区,如郊区,在那里开一些派对(Party),在派对上使用他们的产品。派对上的一切表面上看来都是非商业化的:自己的房子,自己做的食物,自己的朋友,但是整个派对中一个很重要的社会交往却是推广TUPPERWARE的产品。社会交往和商业活动变得水乳交融,密不可分。
3.耐克:耐克将自己伪装成一个载体 而不是一个病毒
病毒有着先天的伪装能力,它们可以将自己易容,变成任何一样东西,所以它们可以不被人体的免疫系统或电脑的运行系统识破。它们要么进入人体的细胞或微小的基因物体上,要么进入电脑的软件系统并伪装成现存的程序语言。市场营销从这一现象中可以学到这样一个原理:将自己变成载体本身。耐克公司就学到了这一点。尽管该公司有着数以亿计的市场推广资金,仍经常使用病毒营销,并将这一策略推向完美。先说它的“Just Do It”营销项目吧,耐克高额聘请世界上顶尖级的体育明星做产品代言人,然后以每秒4万美金购买美国超霸杯的广告时段播放广告,同时用铺天盖地的产品推广和赠送,使零售商乐于为其效劳。但是仔细想想,这些其实都没有它那个处处可见、贴有“Just Do It”的小小标签所起的作用更大。这个标签甚至进了韦伯思特的词典中,列在美国文化的序列中。那些当初持怀疑态度的市场营销和广告策划人士以及二级影片中的监狱看管,如今都无不带讽刺意味地使用着这个词汇,而每一次他们说出这个词,就是在帮着推广耐克的产品。
梧桐子主页:http://www.wutongzi.com/uc/55529618.html
博客主页:http://blog.sina.com.cn/u/3835505935
营销秀主页:http://wm23.cn/baixiaofei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