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英雄

家乡区县: 周口市淮阳县

2013年农历的最后一天,当家家户户欢聚一堂、辞旧迎新的时候,在我的家乡——河南省淮阳县郑集乡的街道一家服装店突发大火。附近一位正在照看水果摊的年轻人奋不顾身闯入火海救人,不幸壮烈牺牲。这位年轻人的名字叫郑春光,一年前刚刚从部队光荣退伍。年仅23岁的生命,为即将到来的新年注入了一束温暖的春光。  因为同样生长在那片土地,因为同为军人,因为同时90后,郑春光的消息传来后,我被深深震动。看着他的照片,联想当时万分危急的情景,一连串遥远而又熟悉的名字很快进入到我的脑海:董存瑞、黄继光、邱少云、罗盛教、雷锋……他们的事迹浮现在我的眼前。的确,时代从来不乏英雄,人民的军队从来不乏英雄。

然而让我意想不到的是,郑春光的英雄事迹被媒体报道后,我却听到了另外一种声音。有人质疑“90后舍生取义值不值”,甚至有人说,郑春光是独生子,没有救出一个人,死得不值。这样意外的声音,让我一下子想起上个世纪80年代,另一件见义勇为英雄事迹的遭遇。当年,被誉为“天之骄子”的大学生张华,为救一位老农,奋不顾身跳入到粪坑之中,最终英勇牺牲。大学生救老农,张华的牺牲值不值?这个问题在当时引起了一场波及全社会的关于人生价值的讨论。从资料上看,在那场讨论中,很多年轻人特别是年轻军人,为张华的义举竖起大拇指,最终更加坚定了从军报国的人生理想。

时间走到今天,我们经常从网上看到有人这样说:90后战士是“被惯坏的孩子”,娇气有余,血性不足,上不了战场打不了仗。我想,在战争没有打响的时候,这样的疑问本身就是虚伪的。和平年代,郑春光只是众多90后士兵的一个缩影。在抗震救灾、维稳维和等充满生命危险的情境下,一个个勇往直前的90后,用他们的实际行动告诉世人一个事实:90后战士是好样的,同样经得起考验。假如战争来临,他们一定会像郑春光一样,舍生忘死地冲向最危险的地方。这是我们这个民族的血脉传承,这是我们这支军队一贯的传统。历史走到今天,当钢枪交到我们手上时,我们的基因没有丢,我们的精气神没有丢。

作为和郑春光同时代的一名军人,我为郑春光而自豪和骄傲。面对家乡的方向,我敬了一个庄重的军礼:新时代的英雄,向您致敬!

彼此安好。(2014-11-28)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