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包头

家乡区县: 包头市昆都仑区

2011年12月20日,包头市同时捧回两块沉甸甸的牌匾——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 这是包头市第三次蝉联全国文明城市荣誉。2005年,包头市荣获首批全国文明城市称号,2008年,又以地级城市最高分摘得这一桂冠。

创建依靠人民,创建服务于人民。不断创造的文明提升着包头人的幸福指数。“包头是我家,人人都爱她,天鹅湖边落,小鹿来安家,家和万事兴,笑语漫天涯。”飘荡在大街小巷的歌声,唱出了包头人对美丽家园的由衷赞美和对幸福生活的深情歌颂。

真金白银惠民生,百姓幸福看得见,让每个人都尽享改革发展成果,这已成为包头市建设文明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和内容。

“十一五”期间,包头市地区生产总值从2005年的86l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2460.8亿元,年均增长18.3%;地方财政总收入由99.4亿元增加到243.3亿元,年均增长19.7%。2010年,包头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2.5862万元和8766元,比“十五”末期增长95.7%和87.8%,高于全国和自治区平均水平。

经济发展了,要让群众得实惠。今年前三季度,包头市财政用于民生方面的支出达120.1亿元,占全部支出的78.2%,同比增长33%。确保了各项民生指标继续保持全区领先水平。四季度,包头市大幅调高城市低保、农牧区低保、五保户供养和城市“三无”人员供养4项民生保障标准,除城市低保增幅为32.4%外,其余增幅均超过100%,最高增幅达312%,均远远高于当地经济增长和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低收入者收入明显增加。

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同步构建,实现了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对城乡居民政策上的全覆盖。

让低收入家庭住有所居。5年累计开工建设经济适用房870万平方米,廉租住房49万平方米,使人均住房面积不足13平方米的城镇低保家庭全部实现应保尽保。

普惠与特惠同步。实施了总投资近40亿元的石拐采煤沉陷区、棚户区搬迁和包钢尾矿坝居民整体搬迁工程,近2万户6万多名低收入群众搬入新居。

随着奥体中心、会展中心等成为包头市新的地标,新图书馆、少年宫和包头乐园陆续投入使用,科技馆、乒羽馆、游泳馆、网球中心正加快建设。包头市把每年财政收入新增部分的80%大多用于教育、医疗、广播电视、体育等公共服务领域,城乡居民享有的社会公共资源普遍增加。

四季有绿 三季有花

夜晚,漫步在有西北第一街之称的包头市钢铁大街,车水马龙,错落有致的路灯和楼灯遥相呼应,流光溢彩,共同组成了一组组跳跃的音符。

打造设施完善、环境优美、交通便捷、特色鲜明、宜人居住的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是包头市的目标。为此,包头市把增绿、透绿、建绿等园林化设计思想体现在整个城市建设中,采取点线面结合,做到建一房绿一点,修一路绿一线,建一域绿一片,逐步形成点成景、线成荫、面成林、环成带的绿化格局和四季有绿、三季有花的园林体系,全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0%。在市区从任何居民小区出发,走路不到1O分钟,就可以到达一个绿地广场或开放式公园。以既适宜居住又适宜发展为主线,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为百姓生活留下宽裕的绿色空间,让文明和谐沐浴每一个角落。

正在加紧实施的“蓝天、碧水、青山、大草原”计划,让城乡人民享受更加舒适的人居环境。包头市计划用3年时间开展的主城区“三片两线”环境整治,涉及钢铁、稀土、化工、铸造企业等148户,规模之大、力度之强前所未有;220公里黄河沿线2万多顷湿地全部纳入保护范围;大青山南坡122公里沿线绿化,使全市森林覆盖率由9.25%提高到15.1%;达茂旗2400万亩草场全部围封禁牧,草场植被覆盖度达到28%,较禁牧前提高5.7%,已成为包头市乃至自治区西部重要的绿色屏障。

包头是我家 人人都爱她

包头人对家乡的爱源自心底。

我奉献,我参与。以开展爱国卫生为主题的公休日义务劳动、城市拾荒活动,为贫困弱势群体献爱心的“博爱一日捐”,赴京为2008年奥运会捐献RH阴性稀有血型,向中华骨髓库捐献造血干细胞,为图书馆捐献家中藏书,到福利院做义工等等,志愿者们每一次活动都是一呼百应。目前,包头市有在册志愿者20多万名,志愿服务队伍有2000多支,他们的身影闪现在城市的每一个角落。千万只手相连,人们在和谐互动中传递着文明,用爱心回馈这座城市,使城市充满家的温暖。

市民素质是一个城市的灵魂。包头市始终将提高市民素质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着重锤炼城市精神。“讲文明、树新风、促和谐”,“我推荐、我评选身边好人”等主题创建活动,“我为文明城市添光彩”、“我为文明城市加一分”等主题宣传教育活动深入人心。全国道德模范朱清章、全国优秀检察官张章宝、全国见义勇为十大英雄徐志明等体现时代精神的先进典型人物的选树,促进了知荣辱、讲正气、促和谐良好风尚的进一步形成。百万市民学礼仪和以百万群众参与、百项群众创意为内容的“百百工程”等活动,让广大市民在潜移默化中陶冶情操、提高素质,推动了整个城市文明程度的提升。

如今,文明意识日渐深入人心,一个个普通人,一件件普通事,见证着文明包头的脚步。

为保持文明创建成果,并将文明创建活动不断推向深入,包头市还从制度上下功夫。围绕建立健全长效工作机制,对全市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进行了全面整合,完善了组织领导机制、目标责任机制、监督考核机制和工作运行机制。进一步完善了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共同负责、文明委协调指挥,各部门各司其职、齐抓共管,全社会同创共建,共同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坚持把《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的各项测评指标转变为常态工作标准,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融入公民思想道德建设中,全市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打破行业界限、地区和所有制界限,实现了由单一创建向整体创建、连片创建的转变,形成了精神文明建设与建设经济强市目标同向、工作同步、整体推进的一体化创建新格局。

嫣然浅笑(2014-11-28)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