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宁和之七里海河蟹

家乡区县: 天津市宁河县

七里海河蟹学名中华绒鳌蟹,因生长在七里海水域而得名。

  七里海河蟹是宁河特产,曾与“银鱼”、“芦苇草”齐名,被群众称为七里海“三种宝”。明、清时代是宫廷贡品,历史以来享有盛誉。2002年被评为天津市名牌农产品。七里海河蟹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蛋白质含量高,脂肪含量低,深受人们喜爱,成为人们逢年过节或招待亲朋时餐桌上不可缺少的一道菜肴。

  宁河县现有河蟹养殖面积1.3万亩,2003年河蟹总产量350吨,其中扣蟹总产量50吨。七里海扣蟹规格整齐,体质健壮,适应能力强,养殖成活率高,产品远销上海、江苏、湖北、广东、新疆、内蒙古和甘肃等省市,尽产尽销。每一只河蟹上都有防伪码。

  近年来,新兴休闲渔业——河蟹垂钓蓬勃发展,游客利用节假日组团前来,到七里海垂钓河蟹,宜人的自然环境和新鲜美味,使游客留连忘返。

  开展河蟹贮存,反季节上市,使消费者在新春佳节也能够吃上新鲜美味。

    七里海生态蟹(河蟹)有四大特征:一是青背。背壳青而有光泽,就是煮熟了,背壳也是黄里透青,有光亮亮的。二是肚白。无论是长脐的,还是圆脐的,肚皮都很白,一点儿杂质都没有。如果皮上有杂质或老年斑等,那肯定不是七里海河蟹,三是爪硬。爪硬的原因有三个:一个是小鱼、小虾、苇根、嫩草等天然饵料含钙质高,蟹食用后自然爪就硬,另一个是蟹在生长过程中,一般都得脱5~8次壳,每次脱壳后都得反反复复地爬到苇稍上去晒壳,经常在芦苇上爬上爬下,自然爪就硬了;再一个是天然长成的蟹,它活动范围广,经常到很远的地方捕捉食物,总来回跑,腿爪得到了高强度的锻炼,自然爪就硬了。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吃上七里海河蟹可以大量补钙。四是好吃。在苇海里长成的蟹肉美膏肥,味道鲜美,与其它地区的河蟹味道不一样,根本不一样。

  积极开展河蟹产品深加工,宁河县水产技术推广站醉蟹加工厂生产的“芦美牌”醉蟹和卤蟹,味道鲜美,是人们佐餐的佳品,往往使人们吃了一次,还想吃第二次,有机会您可以品尝一下。醉蟹和卤蟹年加工能力10000坛。

  七里海河蟹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以天津市宁河县 关于划定宁河县“七里海河蟹”地理标志产品产地范围的函》(宁河政函[2006]28号)提出的范围为准,为天津市宁河县芦台镇、大北镇、七里海镇、北淮淀乡、表口乡、造甲城镇、潘庄镇、宁河镇、廉庄乡、苗庄镇、丰台镇、岳龙镇、板桥镇、东棘坨镇等14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域。

河蟹是如何成为贡品的

七里海地处荒郊僻野,河蟹这种普普通通的土特产品又是怎样被送进宫里的呢?群众中盛传,是清朝一位皇亲带进宫的。说有位皇亲来七里海,陪同的地方官员用紫蟹招待,皇亲品尝后赞不绝口,临行前特意带一篓河蟹献给皇上。皇上品此美味,龙颜大悦,于是下令每年要七里海河蟹进贡。从此,七里海河蟹名震一时。那么,这位皇亲远隔数百里为何来七里海呢?近日作者细看《畿辅通志》,终于找到了佐证。书中记载:雍正四年(1726年),朝廷派怡贤亲王检查水利来到七里海,见水道又浅又狭,于次年派专员负责开挖宁车沽河,由淮渔淀(今七里海畔的淮淀村)起至北塘口,长四十里。由此看来,群众所说的那位皇亲,大概就是奉旨前来检查水利的怡贤亲王。这位亲王回京带些河蟹献给皇上也就顺理成章了。

教您如何辨别河蟹真假

 宁河自产河蟹蟹盖为青黑色,有光泽,腹脐为白色,蟹腿上的毛为金黄色。而外地蟹的蟹盖则会因产地不同而呈现出不同颜色,东北河蟹的蟹盖为深黑色,南方河蟹的蟹盖为土黄色,两种蟹盖均缺乏光泽,它们的腹脐上分布着暗色的斑点,仿佛“生锈”一般,此外,外地蟹蟹腿上的毛为黑色。

如果闲时无趣,不要再面的电脑,不如去七里海钓钓河蟹,约上三五好友,一起享受下快乐的时光。

交通路线——由天津市区到七里海   

1.金钟河大街—津榆公路(205国道)—潮白河老安淀大桥东堤(往南五公里)——七里海   2.卫国道-津汉线-芦汉路-津芦南线-七里海   (自驾车行驶一个半小时左右)   公交:天津-芦台的车在火车站,直达芦台汽车站了,站里有达到七里海(镇)的车。 

欢迎大家的到来哦。

七里海河蟹是难得的绿色食品,馈赠亲友的佳品。

蟹中精品,赠友中挚友。

 

小洁(2014-04-22)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