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政变革看盐都

家乡区县: 自贡市大安区

盐业曾是自贡之本,如今仍是自贡的一张名片,它的兴衰牵动着市委、市政府关注的目光。本月初,市委书记雷洪金专程到久大盐业公司舒坪制盐基地,听取应对之策,鼓励企业加大产品创新力度、坚持结构调整,适应未来市场变化。
盐业经营打破国有专营垄断局面,不仅消费者期盼,食盐生产企业也由此迎来新的发展契机和新挑战。取消盐业专营后,企业需要直接面对市场的洗礼,在竞争中增添活力、发展壮大,并且有望直接进入流通领域,减少中间环节。而消费者则可以自由选择各类功能盐,反过来促进企业创新。可以说,盐业体制改革将是一柄双刃剑,使用得当将促进盐企跨越腾飞,应对不当则有可能在未来汹涌的市场竞争中被淹没。

“千年盐都”盛名之下,自贡在盐业方面拥有其他城市不具备的资源禀赋。我市有丰富的盐卤资源,辖区内威西盐矿已探明储量达174.6亿吨,按现有开采量,可开采五千年以上。而且我市的井矿盐因深藏地底无污染,采自千米深井以下侏罗纪地质年代的天然卤水和岩盐矿床,富含各类天然矿物元素且杂质少。在沿海海域大面积污染、消费者日益重视食品安全和质量的情况下,使井矿盐作为食盐的质量优势突显。
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目前,四川有真空制盐企业15家左右,食盐定点生产企业10家。围绕威西矿区的自贡、乐山制盐企业,加上南充及遂宁大英县的制盐企业,组成川盐的生产骨干,其盐产量占据全省盐业的90%以上。自贡年产原盐200万吨以上,占四川原盐总产量近50%,盐深加工产品(多品种盐)生产能力达到10万吨/年,占全国总量的50%,年销售计划盐80万吨左右,占全国总量的6%。
为应对盐业体制改革,市发改委和统计局联合成立课题组,专题研究应对之策。据他们研究发现,目前全国制盐行业基本保持区域割据现状,跨区域分销效率较低,盐行业整体竞争管理水平与成熟快速消费品相比差距较大。一是与发达国家比较,我国盐产品品种较少,如日本盐产品品种有上万种,而我国才200多种;二是消费者缺乏对产品和品牌的认知,食盐行业尚未形成强大影响力的跨区域品牌,在区域市场主要销售当地盐业公司的品牌产品,生产企业不太注重品牌与渠道建设,高附加值产品的开发从数量、品种、质量等各方面还没有拓展和满足市场需求。

日日新(2014-11-29)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