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林大左蒙古族生活习俗之饮食

家乡区县: 内蒙古巴林左旗

                                                      巴林左旗蒙古族生活习俗—饮食

  蒙古族的饮食大致为粮食、乳食、肉食3类。农区蒙古人饮食与汉族相仿,以小米、玉米、白面、养面等粮食类为主,以乳、肉、蔬菜为辅;半农半牧区,粮食、乳食、肉食搭配而用;牧区则以乳、肉为主,以米面为辅。

  具有特色的米面食品主要有以下几种:

  炒米:蒙语谓"胡日森巴达"。做炒米的原粮为糜子,古代叫做稷,是北方游牧民族很早以来就生产的主要粮食。做法:先将糜子蒸煮至八分熟,出锅晾干,而后合以细沙回锅爆炒,炒熟后筛掉细沙,再碾制成米即可食用。炒米香酥干脆,泡奶茶或拌嚼口食用,其味甚佳,是牧民日常主要食品。

  阿莫萨:即奶油粥,多以大米为主料。做时先用适量清水将大米煮熟,再加入奶油、白糖、红枣搅拌均匀,改文火焖至粘稠为止。此品观之晶莹如玉,食之香甜滑腻,为待客上品。

  陶胡乐汤:汉译为"牛犊汤"。主料多用养面,做时先将面粉和好,用手捻成猫耳状面片(亦可用刀削),入开水煮熟后捞至盆内,而后加入"乌如莫"搅拌即成。夏季亦有用酸奶汁(蒙语谓"查嘎")煮制陶胡乐汤者,食之甘酸而爽口,别具风味。

  独具特色的肉食品主要有“全羊席”、“乌查筵”和“手把肉”:

  全羊席:蒙语谓“卜胡日太白那”,是蒙古族庆贺节日和招·待贵宾的高级礼筵。做时将新宰杀之大尾绵羊剥皮不剔骨,按头、尾、胸、肋分部位卸开,连同心、肝、肺及用羊血调以荞面、蒜泥等佐料灌成的灌肠、灌肚一并入锅煮之。上席时将各部位肉都装在一个特制的大木盘内,把羊头摆在胸骨(蒙古语称"乌布秋")上。开宴先由首席上宾或年长者持刀,在羊头前额割肉数块,敬天、祭地。再将羊耳侧各切肉一条,左右互换位置。至此礼毕,宣告开宴。进餐时,必以蒙古刀割取而食,忌用手撕。吃全羊为筵首头道佳肴,过后再上其它酒菜。

  乌查筵:汉语为"羊后鞦席"。做法是将绵羊宰杀后,把从第七根肋骨往后这一段割下,带尾下锅。煮熟后捞至大盘上桌,以蒙古刀割、剔而食。

  手把肉:是牧民常吃的肉食品,亦可用以待客。传统做法:将牛羊宰杀后,剥皮不剔骨,按部位分件卸开,以清水加盐煮之,断血即食,肉质鲜嫩,且富营养。现在的做法是:将肉锅烧开后撇去血沫,再依次加盐及葱、姜、花椒、大料等佐料,煮烂为止。而后将肉捞至大盘上桌,以手把肉食之,故名"手把肉"。待客时忌上脖子部位肉,否则为不敬。

  晒肉干:在夏秋当忙季节,牧区有喝羊肉汤习惯,称为席勒乌那。宰杀汤羊时,将当天吃不完的生肉,全部用刀割成3—5公分宽的肉条,用盐淹卤一下,而后搭在杆上晒干。肉干既便于储藏,又便于出牧携带。食用时以旺火烤或以火烧均可,亦可切成小薄片放在炒米里,直接用滚开水冲泡而食。

  乳制品统称为"查干义德"(即白食),其中包括奶制饮料和奶食品两类。饮料主要有:

  酸马奶:蒙语"子群查嘎",是牧民常用的冷饮。将鲜马奶置于容器内,加酵母使之变酸即可。本旗蒙古族饮用查嘎之俗已久,特别是在那达慕盛会或大型祭祖活动中尤为讲究。

  奶茶:蒙语谓"酥泰茶"。奶茶为本旗蒙古族日常生活必须品,饭可一日不吃,奶茶不能一顿不喝。以奶茶待客也是蒙古族传统习俗。本旗烧奶茶有两种方法,多数喜喝"巴林奶茶"。其烧制方法:将砖茶切碎置于纱布袋内用清水烧煮,待茶汁达到一定浓度,将茶袋取出,加盐少许而后兑以鲜奶(如无鲜奶,则以调稀的奶粉浆代之),烧沸即成。邻近锡林郭勒盟的牧民喜喝"阿巴嘎茶",烧制此茶,先将砖茶切碎放入木桶或其它容器中,用清水泡成茶汁备用。烧茶时先用牛、羊油呛锅,再加入少量炒米或小米,将米炒爆后,随之将预先泡好的砖茶汁倒入锅内,水沸后加盐放奶即成。此茶饮毕,进食茶粥以代早餐。

  奶酒:本地传统奶酒有两种:元、明时期蒙古族有喝"忽迷思"之习。忽迷思是一种自然醇化的马奶酒。最初,牧民远行时为防饥渴,将马乳储于皮囊随身携带,由于常时间封闭和马上颠颠,使马乳发酵,并产生分离现象,渣滓下沉,醇化的乳清上浮,就成了度数极低的马奶酒。入清以后,多为人工酿造的马奶酒,蒙语谓"萨嘎拉爱勒哈"。酿造方法先将奶酵母置于特制的木桶(蒙语谓"艾日格桶")或其它容器内,而后陆续往桶内添加鲜奶,保持一定温度,发酵变酸后将浮于表面的油脂取出,其余部分即酿酒原料"艾日格"。用蒸馏之法,将"艾日格"放入铁锅,升火烧至一定火候,奶酒便从蒸馏筒上淌出即成。烧造奶酒有六蒸六酿工艺之说,头锅酿出的奶酒度数不高,叫"阿尔其如";回锅后二次酿出的叫"阿尔占";三酿的叫"浩尔吉";四酿的叫"德善舒尔";五酿的叫"沾普舒尔";六酿的为上品奶酒,叫"熏舒尔",清庭曾把它列为贡品,专供御用。过去,蒙古族在举行婚礼、庆祝节日、重大祭祖、招待贵宾等,敬献奶酒一礼均不可少。

  乌如莫:又称"桌合"、"嚼口"。做法:取鲜牛奶置于容器内,使之自然发酵,奶申蛋白质逐渐下沉,中间部分凝结为豆脑状称"额德森酥",浮其上面膏状奶脂即"乌如莫"。用乌如莫加白糖拌炒米,食之甘甜爽口,越嚼越香,是牧民最喜爱的奶食品。

  沙拉陶酥:即黄油。有两种制做方法:其一,将乌如莫用布袋过滤除水,放入桶内搅拌,使油脂凝结为大小不同的块状体,再将油脂块取出入锅熬炼即成。其二,将鲜奶置于专用木桶,加酵母使之发酵变酸,待奶油脂上浮后,用木棒上下搅拌,而后将凝结的块状油脂取出,入锅提炼即成。储存方法,奶油凝固成粥状后,置于羊肚或牛盲肠中密封,既保原味又不易变质。

  胡鲁达:俗称"奶豆腐"或"奶干"。将鲜奶经发酵后下沉的蛋白质部分取出,入锅煮熟、捣粘。出锅后置于木模内压实抹平,再脱模凉干即成。其味微甘有奶香。

  阿如乐:县扩酸奶豆腐"。将烧过奶酒的"艾日格"置于布袋,加压除水,取出晒干即成。味甘酸,有助消化。

  哈德森乌日莫:俗称"奶皮子"。多在入秋后制做,先将鲜奶以文火煮沸,而后一面用勺子扬,一面用鲜奶点,待油脂上浮凝结成奶皮,经冷却,至次日即成蜂窝状奶饼,取出晾干后即可食用。

      更多信息请链接以下地址:

      我的能力秀个人主页地址:http://710638750.qzone.qq.com

      我的新浪博客地址:http://blog.sina.com.cn/710638750srgl

      我的梧桐子代言家乡地址http://www.wutongzi.com/kan/neimenggu/balinzuoqi.html

SRGL(2014-04-22)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