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中山植物园原名总理陵园纪念植物园,是中国第一座国立植物园,建于1929年,是中国四大植物园之一,一座享誉中外,集科研、科普和游览于一体的综合性现代化植物园,是中国植物科学研究、观赏和植物学知识普及教育的基地。
南京中山植物园作为中国中、北亚热带的植物研究中心,植物园保存植物3000种以上;建成专类园(区)10个;拥有馆藏标本70万份;设有观赏植物中心、药用植物中心、植物信息中心、植物迁地保护重点实验室和华东地区最大的植物标本馆,是中国最早加入“国际自然和自然资源保护联盟”的植物园,为IUCN濒危植物委员会成员;曾成功地主办了亚洲史上第一次国际植物园学术讨论会及第十一届国际植物园协会大会。
南京中山植物园坐落于南京市东郊的国家级钟山风景区内,占地186公顷,背倚苍翠巍峨的钟山,面临波光潋滟的前湖,傍依古老壮观的明城墙,遥对闻名中外的中山陵。园中气候温和、植被茂盛、融山、水、城、林于一体,秀色天成,风光旖旎,既是一个独具魅力的旅游胜地,又是一个奥妙无穷的植物王国。
南京中山植物园原名总理陵园纪念植物园,是中山陵纪念性建筑物之一。1954年经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正式批准,定名为南京中山植物园。至2007年,她已是我国植物科学研究、观赏和植物学知识普及教育的基地。
至2009年建园八十周年之际,经过植物园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南京中山植物园已成为一座享誉中外,集科研、科普和游览于一体的综合性现代化植物园。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植物园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与世界上60多个国家600多个单位保持着种苗、标本和图书资料的交换关系;与美国密苏里植物园建立了我国第一对国际友好姊妹植物园,该园主任──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雷文博士被聘为南京中山植物园名誉主任;还与加拿大哥伦比亚大学植物园、日本东京大学植物园等建立了友好往来关系。
南京中山植物园既有园林外貌,又有科学内涵南京中山植物园,是我国四大植物园之一,国家级科普教育基地,亦是金陵四十八景之一,名为“植物阆苑”,每年接待国内外参观游览者30万人次以上。这是为了纪念中国革命的先驱孙中山先生于1929年破土动工创建的我国第一所国家植物园。位于紫金山南簏,依山临水,景色天成。创建以来,几遭破坏。1954年,经国务院批准,恢复重建,现以逐步发展成为以北亚、中亚热带植物引种驯化为重点的研究机构。园内珍藏有腊叶标本70余万份。以资源植物的发掘、利用和改造为方向,先后取得了一批研究成果,已在生产中推广。
南京中山植物园又分为南、北两个园区:
北园是老园区,是我国中、北亚热带的植物研究中心,拥有专类园(区)10个;设有观赏植物中心、药用植物中心、经济植物中心等以及江苏省药用植物研究开发中心、江苏省植物迁地保护重点实验室,还有华东地区最大的植物标本馆,拥有馆藏标本70万份。还有桥世界,可供孩子们玩耍。
南园是新园区,于1999年起开始建设。 拥有以热带植物宫(三片叶子造型)为主体的11个区域,分别是展览温室、禾草园、水生园、城市景观植物区、岩石园、森林休闲区、孢子植物区、竹园、经济植物展示区、植物迷宫和原有的盲人植物园,收集活植物共3000余种。南园于2007年国庆对社会开放,并命名为“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植物博览园”,以展示植物景观为主,兼顾科学普及和休闲游览的功能。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