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乡吴江的风俗民情,内涵丰富,生气勃勃,带着浓郁的江南水乡韵味,源远流长,承古传今,不仅浓缩了吴江人的聪明智慧,同时也是鲜明而独特的水乡“印记”。
初夏的周日,行走在同里街头。有小孩在树下跳皮筋,边跳边唱:“正月正,出马灯;二月二,吃块撑腰糕;三月三,野菜花开结牡丹;四月四,桃梅李子青滋滋;五月五,买条黄鱼过端午;六月六,买点馄饨落一落;七月七,买个西瓜切一切;八月八,买点红菱剥一剥;九月九,糯米团子韧稠稠;十月十,十个姑娘上苏州。”
久违的民间歌谣,勾起童年点滴的记忆。“吃了撑腰糕,一年腰都直”,“二月二,龙抬头”,一早起来,伸直懒腰,要去明清街买块撑腰糕吃吃哉。
五月五的端午,是夏至后的一场小清新。清晨起来,家家户户买来艾叶、菖蒲、桃枝,悬于房前屋后、挂于窗畔门旁。午餐吃黄鱼,喝雄黄酒,主妇还要忙于包粽子,小孩则穿上黄色五毒衣,玩耍,嬉闹,一派节日气氛。端午的龙舟也是必看的哦,农家船上扎着五彩绸缎,岸边观战的则彩旗飘扬。
小满是夏季的第二个节气。小满节,去先蚕祠,看小满戏,这是盛泽附近乡镇的习俗。这一天,是蚕乡人的节日,附近乡村的百姓,都会过来赶场子。上几炷香,拜一拜蚕祖,然后听几场小满戏,悠扬婉转的昆曲,抑或是激情高亢的京剧,不在乎内容与曲种,要的是那份热闹,那份喜庆。
八月八,水乡湖荡里的红菱熟了。在汾湖中,听船娘唱一曲悠扬动听的芦墟山歌,自个儿划着船儿采红菱,真是一件有趣的事。新鲜的红菱出水,沾着水草,淌着水滴,饱满鼓胀。剥一剥,尝一尝,新鲜又脆嫩。
清秋时节,到水乡同里走一走,逛完明清街,来到南园茶社,就那么巧,茶社中,正有人在演唱同里宣卷。坐定,喝一杯阿婆茶,叫一碗桂花鸡头米,尝几颗糖炒栗子,再听一听古老的宣卷。这样的同里时光,才是惬意和舒心的。
八月十五,不妨到太湖边的七都镇,品尝正宗的太湖蟹,然后,登上快艇畅游太湖。日落,在太湖旁,边赏月边听一段传统的木偶昆曲,优哉游哉。
国庆前后,毛豆成熟了,震泽、七都等南太湖地区的百姓就开始忙着剥毛豆、熏青豆。这一带的蚕农及古镇居民,都把喝熏豆茶看作是生活中一件重要的事情。
拜阿太是吴江西南地区的民俗,是拜“南堂太君”,祈愿小孩一生健康成长。规矩大点的要拜三次太,分别是三朝太、满月太和满周太。侄女小静去年16虚岁,摆了好多桌拜阿太酒席,这也是小孩16岁的成人仪式。家人忙得团团转,摆上纸马“南堂太君”,酒盅、蜡烛、“太圆”糕及各种水果。亲朋好友、四方邻居都来凑热闹。拜过阿太,小静就正式踏入成人的行列。仪式完毕,大伙开吃。
过年,水乡人喜欢清清爽爽的。临近春节,掸灰尘、擦玻璃、洗床单是必须的。在“年”来之前,所有的事情都必须完成:备年货,添新衣,再搬一盆鲜花扮靓居室,欢喜明亮过大年啰。
日子连接着日子,风俗跟随着风俗。吴江的民俗,蓬勃又丰富,令人着迷。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