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秀墓东石刻

家乡区县: 江苏省栖霞区

萧秀(475年-518年),字彦远,梁文帝萧顺之的第七子,梁武帝萧衍的异母弟。齐时官至太子舍人。萧衍起兵入建康后,齐和帝封之为南徐州刺史。梁大监元年(502年),封安成郡王、征虏将军。天监六年,为江州刺史。次年,迁荆州刺史、安西将军,加都督。任期内立学校,招隐逸。天监十三年,为鄂州刺史、安西将军,加都督。天监十六年,迁镇北将军、宁蛮校尉、雍州刺史,加都督。天监十七年春,死于赴任途中,时年44岁。萧秀性格宽和,礼贤下土,精意学术,他曾招集学士刘孝标编《类苑》,书末完稿,便流行于世。
萧秀墓概况:萧秀墓前现存石刻3种8件,其中石辟邪两只,均为雄兽,东西相对,间距18米。东辟邪身长3.35米,高2.95米,萧秀墓西石辟邪3.60米;西辟邪身长3.07米,高3.02米,体围3.07米。两辟邪基座高度均为0.10米。昂首张口,长舌垂胸,头部有鬣毛,腹侧饰双翼,翼作3翎,通体长毛卷曲如蔓,体态肥壮。这两只石辟邪保存得较为完好。石柱一对,东西各一,东柱仅存柱座,上圆下方,高0.70米,上为衔珠双璃,下为方形基座,边长1.45米,四侧饰有神兽纹。西柱柱头圆盖及小辟邪已失,柱身、柱座保存较好,通高4.70米。柱身雕刻隐陷直刳棱纹20道,高3.86米,柱额上题刻“梁故散骑常待司空安成康王之神道”历个字,依稀可辨;柱额下饰有一圈绳辫纹和一圈交龙纹。柱座高0.84米,上为环伏成圆形的衔珠双螭,下为长方形基座,长1.45米,宽1.40米,造型纹饰与东柱柱座相似。

朦胧的前奏(2014-11-29)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