辰溪县风土人情

家乡区县: 湖南省辰溪县

     作为从小喝着辰河水长大的辰溪县人,我想 辰溪县的民俗最有名的应属于辰河高腔了吧!

      当然地方大戏剧种。主要流行于怀化地区和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并及于黔东、鄂西、川东南部分地 区。清乾隆、嘉庆年间即有职业班社。分高台班(舞台演出),矮台班(木偶戏)和围鼓堂(坐唱)三种演唱形式。建国后,溆浦、沅陵、辰溪、芷江、泸溪等县建有专业剧团。1955年定今名。

辰河戏以高腔为主,兼有低腔、昆腔、弹腔。旧时称“高腔班”。十九世纪引进弹腔,后又受常德汉戏影响,加 辰溪县召开全县农村留守少年会议

入了汉剧艺人和剧目。声腔以高腔和弹腔为主,传统剧目中有许多整本高腔戏。弹腔则由南北二路组成,属于板式音乐,南路深沉柔和,北路明朗活泼。

辰河高腔源于弋阳腔,融入湘西民歌、号子、傩腔而成,音乐为曲牌联缀体。早期演唱时,一人启口,众人帮和,其节以鼓,不托管弦,辰河戏高腔颇有特色。它以唢呐代替人声帮腔,即高亢、粗犷,又饱和、浓郁,起到人声难尽的妙处。

辰河戏表演艺术朴实、化妆简单,无成套武功。至今乐师仍保留着古老的“圈腔点板”记谱法。角色行当分生角、小生、旦角、花脸、丑角五大行。擅长表现悲剧。高腔传统剧目中,保留了较多明清传奇剧本,以擅演目连戏著称。

辰河戏有高腔剧目183个(其中包括6个连台大本戏),是湖南保留高腔剧目最多的剧种。另有弹腔剧目350个。整理、改编的传统剧目有《破窑记》、《李慧娘》、《烂柯山》、《周仁献娘》、《金玉记》等,创作的现代戏有《寡妇链》,影响较大。

辰溪县举办农村妇女生猪养殖培训班

瑶乡茶山号子歌--流传于辰溪县黄溪口地区7个乡镇,是挖茶山时唱的号子歌,乃众人在挖茶山时,由2-3人在山顶敲锣打鼓,唱一阵打一阵,以鼓舞挖山人的干劲。有时是一人唱众人和。茶山号子歌,气势磅礴,宽广洪亮,激越高亢,很有鼓动人心的作用。唱比种号子歌的发间是奇特的,所发的音量双唢呐也无法压倒。黄溪口乡大湾村的业余歌手舒黑娃同志曾经用他那奇特的歌喉和独特的唱腔,带着瑶乡茶山号子歌几度唱到长沙、北京、中南海,得到了高度的赞誉,著名歌唱家何纪光先生曾拜舒黑娃为师,从而使他的艺术生涯更添光彩。听了舒黑娃的演唱,不少专家和人们赞叹说:”湘西有个舒黑娃,声音赛过双唢呐“。

相传茶山号歌已流行了200余年,1956年全县挖掘民间艺术时,才正式被邀请参加群众文化汇演,得到地区、省、国家的多次奖励。茶山号子歌在瑶家人来说,乃属家常便饭,人人都可以哼唱几段。每逢节目庆典或大型文艺演出,都少了不茶山号子歌的参与,有它的参加,给演出增添了民族气氛。它那激昂的声音响彻云霄,优美的旋律催人奋进。

xiaochao(2014-04-22)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