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全县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23.56亿元,增长32.4%,落实粮食直补资金1661.8万元,农业税税率下降3个百分点。巩固优质小麦、花生、芦笋、楸树、烟叶、黄花菜及其他果蔬、花木等特色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建立淮周路生态农业长廊。大力发展牧畜养殖业,全县规模以上养殖场达2700多个,涌现出一大批养殖专业村和专业户,畜牧业总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31.1%,成为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狠抓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重点改造古蔡河和55个百亩除涝片,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330多公顷,有效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增强申龙纺织、宏达脱水及刘振屯板材加工等一批龙头企业的带动能力。开发沼气能源,在王店乡大李村建立周口市农村沼气推广示范点,全县新建沼气池210个、在建50个,有力推动了农村新能源的推广利用。加大扶贫开发力度,争取到全省小额信贷试点县,新上财政扶贫项目44个、以工代赈项目16个,投入资金1489万元。 项目建设成效显著。深入开展“项目建设年”活动,全年共筛选、运作投资500万元以上的重点项目55个,其中工业类27个、农业类4个、城市基础设施类11个、交通能源类4个、商贸流通类4个、社会事业类5个,合同金额19.94亿元,实际到位资金12.27亿元。在全市项目建设暨招商引资督察评议验收中名列第一。文化旅游城建设步伐加快。坚持走“以城建带旅游,以旅游促城建”的路子,全年累计投入城市建设资金3.6亿元,同比增长114.3%。积极争创旅游品牌,提高淮阳知名度。被省政府定为全省8个旅游业重点发展县之一,太昊陵被定为全省5大重点建设景区之一。全年全县各类景区景点共接待游客78万人次,门票收入738万元,增长75.7%。加强出口创汇和劳务输出,积极发展外向型经济。全年完成进出口交货值2931万美元,实现出口创汇499万美元,占市下达任务的116%;劳务输出23万人次,创收5亿多元。
社会各项事业不断进步。加大科学技术推广应用力度,提高科技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开展中小学危房改造,巩固基础教育,淮阳一中被命名为国家外语教学实验学校;加强卫生建设,高标准完成既往有偿献血人员普查登记等任务;提高社会保障能力,全年发放“三金”3462万元,安排下岗职工5700人,救助农村特困群众4940户、14035人;启动百村综合整顿治理工程,推动农村大局稳定和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加强国土资源的管理和储备,加大水污染治理力度,促进了人口、资源与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