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知道的即墨(25) ——青即战役2

家乡区县: 即墨市

解放青岛与中美关系
至于毛泽东主席在电报中特别要求参战部队“避免与美军作战”,说明解放青岛不是一个单纯的军事问题,在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面前,毛泽东主席是在中共对美政策大格局中思考解放青岛问题的。
一是考虑美国对华政策。随着国共内战全面爆发,美国政府虽然在表面上继续标榜支持和平解决国共争端,但其政策从1947年1月支持国民党政府反共内战,到1948年末开始考虑从中国内战中“脱身”,到1949年2月,新上任的美国国务卿艾奇逊发表“等待尘埃落定”讲话,采取静待形势发展而后确定对策,其对华政策一直处于摇摆、矛盾之中。美国的战略重点在欧洲,与苏联在欧洲的对峙决定了美国对国民党政府的援助只能是有条件的和有限度的。解放青岛前夕,面对解放军进军全中国的形势,美国更急于从中国内战中“脱身”,但又难以摆脱国民党政府的纠缠;还想与中共建立一些联系以便维护其在华利益,保持一些影响

美国把青岛作为海军基地,常年驻扎美西太平洋舰队10-15艘军舰,主要是巡洋舰和驱逐舰;驻有海军航空兵3个中队,1000余人;1948年11月初美国驻青海军陆战队为旅级单位,隶属美国太平洋舰队,作战部队4个营2000余人,驻青总兵力3470人,同月从关岛增防1250人。1948年12月初,中共中央接到报告说,一个被认为与马歇尔和美国务院过从甚密的美国记者告诉中共代表,美国承认新中国的条件就是政府中要有美国可以接受的反对派,以及允许美国在上海和青岛有驻军权。可见美国对长期占据青岛海军基地持有幻想,甚至将青岛作为与中共打交道的筹码。在美国对华政策的大框架下,驻青美军的主导思想是避免与解放军直接冲突,1949年,美军逐步撤出青岛。我军发起青即战役后,美军除留下一个班海军陆战队护卫驻青领事馆外,5月4日全部撤离青岛。
二是考虑国民党政权把美国拖入中国内战的企图。1949年,国民党政权随着战局的不断失利而行将崩溃时,寄托于美国直接介入中国内战,将美国拉下水的意愿愈加强烈。这一时期国民党政府处理与对美关系的宗旨就是挽救自己的覆灭,其努力大致集中在两个方面。其一是继续争取美国的援助和支持,阻止美国从国共内战中脱身;其二是使中国内战国际化,利用国际力量的介入来阻止中共夺取全国政权。在华北仅余青岛数地的情形下,国民党政府更是千方百计留住美国部队,既作为防护盾牌,也为拖美国下水留下伏笔。1949年3月兼任青岛市长的国民党国防部次长、山东省主席秦德纯,在其回忆录中记述了4月初他和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的一次谈话,他把青岛比喻为象棋的边卒,说中共已经在长江以北吃掉了车马炮,为什么不吃这个卒子,“我认为就是青岛是在太平洋西岸的海军基地。”“如果攻青岛而与美国发生冲突,他们认为是不划算的”。他指出,如果美国不干预中国内战,共产党在控制中国大陆后,必然侵入东南亚各国,“民主国家阵营与集权国家阵营在亚洲的比重,就会发生变化”,“对于国际和平有了很大的障碍”,要求美英等国发表声明、援助物资,采取强硬措施帮助国民党政府实现划江而治。这些混淆是非的观点,是当时国民党政府为争取美国支持的一种外交策略。
三是考虑了中共对美外交的总体战略。基于对当时形势和美国对华政策的认识,中共在1949年1—3月间,提出了处理与美国关系的一些基本原则。首先,在思想上、军事上做好美国干预中国内战的准备。即使美国直接介入,中国人民解放军也将把战争进行下去,直至取得民族的独立和国家的统一。在解放军渡江南下之际,仍然在华北保留了机动部队,就是预防美军在华北登陆。其次,实行政经分开,与美国等西方国家有生意就得做,奉行互通有无的原则。再次,在与美国等西方国家建立外交关系的问题上,采取“现在不应急于去解决,而且全国胜利以后的一个相当的时期内也不必急于解决”的态度,实行“另起炉灶”和“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方针。最后,在具体策略上,中共指导思想是采取谨慎的态度,避免给美国干预中国内政以口实或借口。但是,随着我军胜利,一些城市解放后我军在处理对美关系时采取了简单、过火的做法,如在沈阳,解放军曾进入美国领事馆强行封闭其电台,引起涉外纠纷,为激化与美国的矛盾带来了隐患。因此,毛泽东主席在发起青即战役的电文中,特别指出“避免与美军作战”,并强调“此点应与部队干部讲明白”,其实质要求我军把握分寸,避免与美军发生冲突,为国民党拖美国干涉中国内政提供借口。
青即战役期间,我军面对复杂局势,按照毛泽东主席和中央军委的指示,准确把握战机,英勇奋战,达到了逼敌早退、保全城市的战略目的,使青即战役成为我军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又一典型战例。毛泽东主席起草的青即战役电令,不仅再次展示了毛泽东主席高超的军事指挥艺术,也为青岛历史留下了辉煌的篇章。

3双方兵力

国民党在青岛守军第十一绥靖区刘安祺所辖部队主要有: 新组建的两个军(第三十二军和第五十军)、一个师(第二〇四师)、四个旅(警备旅、独立旅、山东保安第一旅、第二旅)、三个团(第二〇八师第九团、工兵第十七团、宪兵第十一团);
海军第二军区(第一舰队、第二巡防队);
空军第五大队(第二十五、二十七中队)、一个供应中队和一个警卫营;
另外还有游 杂部队等,共五万人左右。
同时还有美军第七舰队(二十余艘大型军舰)、美海军陆战队、航空兵等一万余人的庇护。

1949年4月30日,山东军区给军委、华东军区上报了攻青部署,以三十二军六个团为主力,同时抽调警四旅三个团、警五旅一个团、胶东军区两个基干团、军区炮兵团,总共十三个团的兵力,再加上一个榴弹炮营和部分基干民兵、县区武装相配合,共同参加青即战役。

4战役过程

为解放国民党在华北地区最后的重要据点——青岛,华东野战军根据中央军委的战略部署,于1949年2月将胶东前方指挥部所属新五军、新六师和炮兵团,组成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十二军。军长谭希林、政治委员彭林,副军长刘涌,参谋长赵一萍。编入第三野战军,归山东军区指挥。
青岛扼胶州湾的咽喉,地当渤海要冲,港阔水深,形势险要,是天然的军事和商业良港,是国民党的军事基地和南北要冲。
此时,孤立在青岛、即墨之敌惊恐万状。蒋介石密令青岛第十一绥靖区司令刘安祺,“保存有生力量,力避就歼,随时准备撤退”。1949年4月11日,刘安祺在青岛召集绥靖区高级军官会议,研究了青岛的防卫部署和撤退计划等事宜。
刘安祺为达到既保存实力,又能延缓撤退的目的,从沧口到即墨城设立了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是以即墨城为中心,沿马山、盟旺山、莲花山、四舍山、铁骑山等制高点组成以支撑点相连接的防线;第二道防线西起女姑口经城阳、流亭沿白沙河东至海边;第三道防线西起沧口经李村至沙子口。他把地方保安推到外围第一道防线当炮灰,而将其所谓主力部队布置在二、三防线上。这样,他既可以牵制人民解放军,保存实力,又可以控制主要方向和内层重点以观变化,或在美军掩护下随时可以从海上撤退。
1949年4月21日,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毛泽东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朱德,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命令各野战军全体指战员和南方各游击队,“奋勇前进,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歼灭中国境内一切敢于抵抗的国民党反动派,解放全国人民,保证中国领土主权的独立和完整”。
根据中央军委的战略部署,山东军区进行了研究,认为解放青岛必须进行战前充分准备,掌握战机,不以歼灭国民党军队的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而应采取里应外合,粉碎国民党军队南迁与破坏的阴谋,迫敌撤退,以保全城市为主要目的。为此,山东军区决定集中12个团的兵力,对青岛发动威胁性攻击,采取“逐步压缩、迫敌早撤,于敌撤退之际,寻机歼其一部或大部”和“迫敌撤退,保全城市”的作战方针,兵分三路,由北向南推进。在与国民党军作战中不主动进攻美军,只有当美军直接参加作战时,才予以有理、有利、有节的自卫还击,并进行揭露。此计划于1949年4月25日上报中央军委和华东军区,中央军委复电“同意对青岛举行威胁性攻击”。指示:“第一步集十二个团,对若干据点试行攻击。得手后看情形再决第二步行动。其目的,是迫使敌人早日撤退,我们早日占领青岛,但又避免与美军作战。”
遵照中央军委的指示和部署,山东军区决定以三十二军第九十五师为西路,围击胶济铁路两侧的国民党军队;以九十四师为中路,向即墨城北烟青公路以西的国民党军队围击;以华东警备四旅和警备五旅一个团为东路,向即墨城以东沿海一线孤立的国民党军队进击,牵制该线的国民党军队不得向铁路沿线增援,以保障三十二军左翼之安全,并积极向南发展,扫清青岛东北外围和崂山里的国民党军队。采取逐步压缩,分割包围的办法向青岛推进。
战役发起之前,前方指挥部向参战部队发出了战前总动员,对青即战役作了全面部署。前线各路大军立即投入了战前准备,进行了战地动员,开展了新式整军运动,掀起了群众性的练兵热潮。胶东地区、滨北地区,在党的统一领导下,广泛发动群众参战支前,为作战准备了充分的人力、粮食及其他作战物资。

 

5作战方案

一、首战灵山、再打上疃,外围战获胜
1949年5月3日,人民解放军三路大军云集青即前线。东路部队进展神速,首战灵山。由警备四旅一部,利用有利地形,沿灵山东北侧迅速迂回到灵山南侧,对国民党军队形成南北夹击。国民党守军在人民解放军大军压境和强大炮火的压力下,慑于被歼,弃山南逃,灵山收复。人民解放军乘胜追击,赶到林格庄时,与从即墨城赶来接应灵山守敌的国民党第三十二军七○四团和绥靖区一部相遇,双方激战一小时,国民党军队大部被人民解放军歼灭,首战告捷。

5月4日,人民解放军三十二军向上疃国民党守军发起进攻。上疃是灵山至即墨城一线的要冲,青即外围的战略要地,是国民党军队外围防御的中心。国民党派其主力部队三十二军二五五师七六三团驻守。根据部署,人民解放军九十四师二八○团主攻,九十五师二八四团打援。战斗开始,解放军猛攻上疃据点,国民党军队惊恐万状,纠集了外围的兵力,分几路向解放军阵地骚扰。国民党三十二军二五五师一个营,从盟旺山出发,企图支援上疃国民党守军,被解放军警备四旅截击在演泉歼灭。次日拂晓,敌军又组织了四个团的兵力,从即墨城东南方向,分两路向解放军反扑,企图营救被解放军包围在上疃的国民党守军,又遭到解放军东路大军奋勇狙击,激战5小时,两路国民党军队被击溃。
即墨城西至马山一线守敌,以三个营的兵力增援上疃,被人民解放军西路大军九十五师二八五团三营截击,双方展开激战。三营指战员发挥了顽强奋战的精神,舍生忘死,浴血奋战,胜利完成了狙击任务。
但 是上疃国民党守军,由于防御工事坚固,火力凶猛,依靠明碉暗堡负隅顽抗,加上三面国民党军队增援,所以九十四师二八○团虽然英勇拼杀,激战两天一夜,终因地势不利未能攻克。为了总结经验以利再战,部队撤出战斗,进行休整。
5月11日,解放军重新进攻上疃。这次攻坚战以九十五师二八四团主攻,九十四师打援。围攻上疃之战打响后,二八四团以二营五连攻占宋花泉作为攻击上疃的立足点,五连出色地完成了任务,为攻克上疃据点开辟了道路。二八四团以攻坚和扰袭相结合的战术,以造成主力歼灭国民党军队之机。他们连续扰袭了4个昼夜,使被围困在上疃的国民党军队胆战心惊、日夜不宁,龟缩在据点不断向邻近国民党军队求援呼救。国民党增援部队在人民解放军强大炮火的压力下,狼狈逃窜,跑回驻地,不敢增援。上疃国民党守军见增援无望,慑于被歼,于19日乘隙仓皇南逃。在我军强大的军事和政治攻势下,阴岛国民党五十军二七零师八一零团和营上十一绥靖区独立旅一团、二团一营分别在团长杨瑞荃、韩福德率领下,于5月24日、25日向我军投诚。至此,青即外围战即告结束,国民党军在即墨城外围设置的据点全被拔掉。

张琳、沐沐(2014-11-30)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