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平鲁,硕果缀枝、歌欢舞飞、分外妖娆。
位于井坪城区的紫晨广场上,一曲曲欢快的音乐节奏明快、让人心动,衣着华丽的一大群人们正整齐有序地伴随着音乐翩翩起舞,身形矫健而舒展,舞姿干练而有力。广场中央由区委宣传部举办“美丽平鲁”摄影展,共展出平鲁区众多摄影爱好者的摄影作品二百多幅,吸引众多市民驻足观看,为广场文化增添了一道靓丽的文化风景……
这只是平鲁区文化强区战略的一个缩影。作为“改革开放起航之地”的平鲁区,2008年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授予“中国门神文化之乡”,开启了从“挖煤”到“挖文化”的破冰之旅。在成功举办了三届门神文化节之后,平鲁区重塑改革创新的文化新坐标,将围绕“门神故里是历史元素、生态建设是环境品质、改革开放起航破冰是主题旗帜、转型综改先行试点是核心价值”为要素,确立文化核心、打造文化品牌。全新文化全新坐标
煤炭市场十年黄金期带给许多地方的是盆满钵盈,平鲁并没有陶醉在乌金横流的自满当中,而是致力于转型的同时把发展建设的触角向文化延伸——实现了“挖煤”向“挖文化”的嬗变。2011年以来的倾力绿化使得平鲁境内千丘竞秀,层峦叠嶂,不但成为朔州市风景最美的地域之一,也是“文而化之”最为精彩的地方之一。贞观盛唐鄂国公、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的尉迟公就出生于此,由此流传下许多美好神奇的传说;抗日民族女英雄李林殉国于此;特别是这里诞生了中国改革开放的第一块试验田,改革开放起航破冰的光辉足迹,成为一笔笔无形的资源和宝贵的财富。
对于资源的重新审视和定位,使平鲁的干部群众有了更多的自信。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历程中,平鲁享受着煤炭资源丰富的红利,也承受着煤炭资源的负面影响。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已迫在眉睫,必须从“文化迷失”转向“文化觉醒”。
两千年来游牧与边塞的地域特性塑造着平鲁人开放、包容、多元、融合等性格特征。门神文化的重情讲义、游牧文化的随心所欲、农耕文化的闭塞固封,在新的时代日益显现出内在的局限性:重情讲义而规则意识不够强、崇文尚武而创新意识不够浓、图变求新而又难以守恒、包容大气而又各自为阵。平鲁文化核心确立和文化品牌打造,是紧紧服务于平鲁发展大局的精神创造和形象营销。平鲁品牌的大型文化节庆活动,在全区范围内倡导精进致远、包容大气、改革创新、法治诚信、勤勉务实五种文化新理念,以新文化打造品牌平鲁、提高全民素质、彰显文化魅力。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