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继续行走!
淮安府衙和漕运总督部院遗址、镇淮楼列居一个中轴线上,府衙和遗址之间还新建了一个漕运博物馆。总督漕运公署是明、清两代统管全国漕运事务的官署建筑群,日倭侵华其间炸成废墟。遗址里虽有步道,但已禁止游人进入。砖与石依偎的平面空间,凸显的是时光的蔓延,无论多么精致的石雕,总被雨打风吹去,残留历史,让后人去想象过往的辉煌。
镇淮楼重檐歇山,现为晚清遗构。明时为谯楼,打更报时,清时书法家铁保易名,取镇淮河水患之意。民国建立改成中山楼,日据淮安改成新民楼,天朝18年后又改成东风楼,现又转回老名。一楼多名,是当政系统的文化现象的一个折射。
从苏皖旧址到周恩来童年读书处,步行走的我是人困马乏。读书处紧邻运河之汊,为周外祖父辈家邸,周6-9岁时在此度过,这里又是周的伤心之地,9岁那年周的“三母”中2母即生母、嗣母相继过世,少年的心承受了这一切。这里是江苏省保,作为名人的遗存,已打造成教育基地,建筑的新与旧已无关紧要,要的则是周恩来这个品牌的力量了。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