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烽火年代(上)

家乡区县: 莱西市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欧美列强致力于欧战,无暇东顾。日本侵略者认为这是取代德国在山东权益的最佳时机,是千载难逢的机遇。当时,日本对德国占据的青岛市和胶济铁路垂涎已久,急不可耐,在征得美国同意后,于1914年8月23日正式对德宣战,并立即向山东出兵。由神尾光臣中将率独立十八师团5万余人,分南北两路向德军驻地青岛市进攻。北路于9月2日在龙口登陆。南路于9月18日在崂山仰口海湾登陆,进驻青岛。为了控制胶济铁路,北路侵略军向胶州进发。途经莱西,所到之处,大肆烧杀抢掠。13日到达胶州。26日到达潍县。随后,日军沿胶济铁路迅速西进。10月16日占领济南车站。沿铁路各站驻上日军,攫取路权,路员换上日本人。接着占领沿线矿山,所到之处,搜刮抢掠。驻在高密的日本宪兵曾多次到莱西掠夺。1916年,农历四月,日本宪兵来到店埠街搜寻铜币,并用手枪打伤了开饭店的崔秀福,激起了当地百姓的怒火。依据当时县府“禁止贩卖清钱的布告”,以崔明春为首,发动乡民扣留了日本兵非法收购的清钱。后四月二日,日军百余人来店埠街进行报复,将崔珠宪打成残废,捉崔恒阳作人质,从中勒索银元4000多。

1919年爆发了五四运动。从此,反日斗争在全国各地风起云涌。由于中国人民与日本侵略者进行了英勇不屈的斗争,1922年2月4日,迫使日本在华盛顿会议上,与中国代表签定了《解决山东悬案条约》及《附约》,归还了我国在胶州湾的主权。同年12月10日在青岛举行了接收仪式。我国从日本手中正式收复了青岛市。但实际上日本帝国主义在青岛仍享有许多特权。

1937年7月7日,日军发动了芦沟桥事变,向我国发起了全国进攻。1938年元月10日上午9时,日本海军陆战队在崂山区沙子口登陆,侵入青岛市内。从此,青岛第二次沦于日本人之手,成为他们入侵的桥头堡,逐渐向内地侵略。现将“七七”事变后日军入侵莱西的几次主要军事行动分叙如下:

1938年2月1日,日军300余人,分乘15辆汽车,从青岛经莱西去莱阳城,在城里住了一宿,又东去烟台。1938年2月19日,驻青岛日本海军宣抚班班长金堂文雄大佐及翻译王吉先等,乘车沿青烟公路北上,企图去莱阳城。夏格庄乡校校长葛子明获悉,命教官王海峻率便衣埋伏在公路两侧,李易田镇长派人在公路上设置障碍物。日军到达夏格庄时,乡校士兵一举将他们消灭。

1938年3月9日,上午10时许,驻青岛日军近百人乘车来袭,企图报复。夏格庄乡校与店埠乡校士兵埋伏在渭田一带,见敌军来到,伏兵齐起,日寇猝然中伏。店埠乡校教官姜乐山身先士卒,冲在前头。经过几个小时激战,敌军伤亡大部,生还者不过20人,仓惶撤退。此次战斗,姜乐山等壮烈牺牲。

1938年3月16日,驻青岛的日军分兵两路向莱西进攻。西路300人乘汽车从平度县麻岚东犯我花园头,另一路沿青烟公路从即墨北犯,被我军民痛击后,两股侵略军于3月17日在孙受汇合,逃回青岛。

紫意守护(2014-11-30)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