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岭,座落在博罗县老城东侧,南临东江,西靠县城,北面是金湖、银湖,山高约100米,面积0.7平方公里。据考古资料证实,葫芦岭是一处属新石器晚期贝丘遗址,距今已有4000多年,在遗址中,考古人员曾多次采集到新石器晚期的石斧、石锛、石码、砍斫器、敲砸器等一批石器,以及夹沙黑陶、夹沙粗红陶、印纹硬灰陶等数量众多的陶片。 葫芦岭由于是一处风水宝地,所以文物古迹很多,至今在山脚的南面,即县自来水厂抽水塔旁,仍保留五段较为完整的明代古城墙。城墙总长为84.1米,1985年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另据史料记载,历代古人曾在山的四周建筑过不少庙宇、亭阁,培植了大批花木林竹。山麓四面先后筑有罗阳甲第、东岳庙、华光庙、姑婆庙、药王庙、流仙阁、小海南、文昌宫、儒学宫、渊明祠、双忠祠、海岳轩、东园、止园、竹素园、书云台及骊光倒影塔。明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知县经彦采在山上建了一座“望骊亭”,谓登此亭可望黄甲岭骊光。另外大东门外,筑有一亭,谓“到卯亭”。在葫芦岭的南麓,还建一亭,谓“笋香亭”。这些建筑物,成为博罗县城具有规模的建筑群,为葫芦岭增色不少,也激发了博罗人浓厚的读书氛围。
葫芦岭是古时博罗八景“浮碇朝曦”之一。所谓“浮碇朝曦”,是指在葫芦山上观赏朝霞日出,具有无限情趣。早晨,火红的太阳从东方天水交接处冉冉升起。霎时,霞光璀灿,一江碧水被映照得波光粼粼,似万盏银灯闪烁,簇拥着征帆远去。近处山下林竹轻曳,殿影嵯峨,陈禅钟响过,余音伴着两岸迷离的雾霭渐次消散。那一派壮丽的景色,令人赞叹不止。葫芦岭上早晨观日出,固然让人陶醉不已,而“蒲岭晚眺”,亦令人心旷神怡。西面漫天晚霞将江水染得嫣红,极目远望,水天一色,群帆点点,飞鹰低翔;近处渔歌互答,弄潮儿踏浪掀涛,好一幅充满生机的南国黄昏图画。
随着博罗城市的发展和扩张,葫芦岭已成为博罗市民和外来游客日常休闲的好去处,每天清晨、黄昏,来公园散步、健身、赏景的人随山可见。“浮碇晨曦”、“葫芦晚眺”有了丰富、多姿多彩的内涵,“博罗好玩玩葫芦”的歌谣,在今天已有了新的意义。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