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阳春面,扬州美食。又称扬州光面或扬州清汤面,是指一种不加卤子,只有少量青葱的面条。
扬州阳春面[1] 是扬州人日常生活中喜欢的一种面条,是最节省时间、最为方便的主食。扬州许多人酷喜个面条,在家里早饭不吃,出去在店里吃上一碗阳春面上班,习惯了每天如此。实际就是一碗普通光面,为什么叫上很有文化韵味的名字——阳春面?其来历民间习惯称阴历十月为小阳春,以前一碗面十文钱,扬州文人会动脑筋,把这和面条联系起来,故称作“阳春面”了。
在计划经济的年代,要到扬州名店共和春饺面店吃一碗阳春面还就不容易,要钱、要粮票、要就餐券、还要花时间去等候。起个大早去排队,店里还没有开门,人全在外面站着,门一开人群涌进店堂,去抢位子,抢到位子吃头餐。抢不到位子,只好站在人家后面等二餐,那最难受,人家坐着你站着,人家吃着你看着。时间一过,没有供应了。现在不同了,大街小巷都有面店,随时都可以吃上一碗热乎乎的阳春面。
扬州人对阳春面比较讲究,下出一碗美味可口的面条要能达到“硬而不生,软而不烂”的要求那才行。
首先
面要好。原料是影响面条口感的关键,在制作时,面里要放适量的食用碱,制成碱面,主要起香。面在机器里要来回多压几下,使面有劲道,无论如何不能放食用胶。要用小粉洒拍,使面条不粘连、不糊汤,最后形成,扁而薄,宽度适中的扬州面条,那样比较容易入味。
其二
要宽汤下面。一大锅水里,放进去几汤勺虾籽(虾籽要纯正的虾籽,虾籽里不能掺鱼籽,否则下出来的面条有一股鱼腥味),虾籽在大锅里沸腾,这时面朝锅里一放,等锅开了,面条就自然地漂了起来,扬州人这时叫“飘汤面”,再在锅里浇点冷水,养一下,叉面。我曾在扬州饮食公司工作过,经常下店劳动,就向师傅请教:“我在家里下的面条,佐料也不少,为什么没有店里下的面条好吃?”师傅告诉我:“家里下面不可能烧一大锅水,而店里用一大锅水下面,下出来的面条,不糊汤,又爽又滑,还有一般家庭不具备虾籽汤下面,原因就在这里。”
其三
开佐料。扬州人下面不叫做佐料,而叫开佐料,这里有讲究,酱油要熟酱油,买回来的生酱油要烧开,熬一下,变成熟酱油,酱香味更浓些。熬猪油一定要放生姜、葱、酒,熬出来的猪油没有猪腥味。开佐料时,酱油、猪油、大蒜泥或青蒜花子、胡椒、味精,外加点麻油,一样不能少,再兑上虾籽汤,竹篾子的漏勺和大面筷子配合,很整齐地把面条叉在碗里,看上去真像一把梳子,扬州人又很形象地称之为“梳子面”。不兑虾籽汤的面叫干拌,再另配一碗虾籽汤给你喝,干拌面味道更浓些。
就这样一碗鲜香味美的阳春面,端在了顾客的面前,非常增进人的食欲,价廉物美,经济实惠,吃了既当饱又舒服。[1]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