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胜古迹

家乡区县: 揭阳市榕城区

·桂竹园
桂竹园位于榕城区仙桥镇紫峰山南,池揭公路之北,紫峰苍郁、绿荫掩映,清幽别致。拾级半山,东侧为“仙湖古寺”,西边有室,一巨石天然成顶,中可容百余人,即桂竹园岩(传说迷离的“仙脚迹”便在此)。由此岩北行百余米,可见丁日昌墓,墓西为水流河水库,三面屏三,清可鉴人。水库半山有莲花亭,沿亭上向天螺峰,即到己三墓地(己三姓陈,名首,号光烈,元代清官,死与任上,后人以其袍靴葬于此地)。距水流河北千米便是龙珠马寺,寺内之龙泉洞泉水长流不息,曲饶岩前,山后松茂竹修,风传雅韵,令游人驻足忘返。
·黄岐山风景区
黄岐山风景区位于揭阳市榕城区东北4公里,市区晓翠路一直延伸到公园大门前,榕江北河从山下缓缓流过,主峰海拔293.1米,总面积1180公顷。黄岐山是揭阳历史文化名城的一个象征,自古以“黄歧晚翠”列为揭阳八景之一。山上有九庵十八岩,山颠有歧山塔,山中有月容墓、侣云寺、卧云洞等名胜古迹,有“海滨邹鲁”摩崖石刻等二十余处。还有珍稀罕见的的古槐、风景秀丽的水库和岭南佳果。是一处以山、石、林、水和名胜古迹为特点的自然风景区。包括3个主要景区和8个主要景点。著名八景是:宝塔远眺、石室访泉、古亭春色、侣云钟声、栖凤卧云、竺岗晚翠、上界晨光、百鸟朝凤。登上黄岐山,俯瞰榕江,如彩练萦绕,远眺平畴,尽收眼底,看红日西沉,百鸟归巢,余辉返照,景色动人,更显“黄岐夕翠”之美,一派南国风光,使人流连忘返。黄岐山森林公园是一方融山、石、林、水及名胜古迹于一体、极具地方特色的自然风景区。
·禁城
禁城(也称“金城”)为昔时之县衙,后曾作监狱、考院、中山公园等,始建于元代,城墙用石条交错叠砌,贝灰封缝,历元、明、清至今六百五十多年,几度沧桑,仍岿然屹立。其内北城墙,尚存硕大宋榕三株,蓊郁繁荫,为禁城增色无限,明代有景“金城榕色”即指此。
揭阳县志载,禁城长200丈,厚1丈4尺,高1丈2尺,全部用石头垒筑,贝灰合缝。那时的禁城亦叫内城,另有外城环城而筑,内外城均有护城河环绕,如今仅存内城而已。禁城筑成之后,当时的统治者为它取了一个昵称:金城,既显其高贵煊赫,又有“固若金汤”之意。不待说,透过这个昵称,筑城者那得意之色是溢于言表的。不过,历史总是有些残酷,一些自诩为了不起的东西难免走向反面,一些被宣扬为固若金汤的东西,恰恰掩盖了虚怯。史载,公元1278年,散落在粤东的部分抗元力量被逼得退到揭阳榕城,元兵猛扑而来,迅速攻破城池,并纵火焚城,杀戮三天,榕城尸积如山,全城仅存6户8人。据说,明天启间澄海解元谢宗?的《过榕城》诗就是追写当时情况的:“萧条兵火后,井邑数家存,海气兼秋阔,潮声向晚翻,腥风牡蛎市,细雨木棉村,入夜多凄警,犹闻铃柝喧。”
·关帝庙
揭阳学宫又称“孔庙”、“文庙”、“红学”。位于揭阳市区韩祠路口东侧,为揭阳古代最高学府。初创于宋绍兴十年(1140年),清嘉庆七年(1579年),光绪二年(1876年)重修。占地面积5526平方米。采用中轴线布局,高台基殿堂式结构。主要建筑物有照壁、棂星门、泮桥、泮池、大成门、东西庑、大成殿、崇圣祠等。主体建筑均为高台基、大圆柱、红瓦绿檐,造型富丽堂皇,庄严肃穆,是广东省同类建筑物之规模较大、保存完好的一座,具有较高的科研价值和艺术水平。大成殿悬挂历代御颁匾额如:“万世师表”、“生民未有”、“圣集大成”、“与天地共参”等。正殿塑大成至圣先师孔子像,左设复圣颜子、宗圣曾子,右设述圣子思子、亚圣孟子,圣殿前左右列十二尊先哲。
孔庙又是革命活动旧址,1925年周恩来在第二、二次东征时,曾在此中办公。1927年秋天,南昌起义部队到达揭阳时,周恩来、贺龙、叶挺等领导人也曾在学宫明伦堂召开军事会议。1957年,学宫被列为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后又被省命名为“周恩来同志革命活动旧址”。
历经岁月风霜的揭阳孔庙,是目前国内保存较为完好的孔庙之一,成了榕城闹市之中一处世外桃源。
·揭阳学宫
揭阳学宫又称“孔庙”、“文庙”、“红学”。位于揭阳市区韩祠路口东侧,为揭阳古代最高学府。初创于宋绍兴十年(1140年),清嘉庆七年(1579年),光绪二年(1876年)重修。占地面积5526平方米。采用中轴线布局,高台基殿堂式结构。主要建筑物有照壁、棂星门、泮桥、泮池、大成门、东西庑、大成殿、崇圣祠等。主体建筑均为高台基、大圆柱、红瓦绿檐,造型富丽堂皇,庄严肃穆,是广东省同类建筑物之规模较大、保存完好的一座,具有较高的科研价值和艺术水平。大成殿悬挂历代御颁匾额如:“万世师表”、“生民未有”、“圣集大成”、“与天地共参”等。正殿塑大成至圣先师孔子像,左设复圣颜子、宗圣曾子,右设述圣子思子、亚圣孟子,圣殿前左右列十二尊先哲。
孔庙又是革命活动旧址,1925年周恩来在第二、二次东征时,曾在此中办公。1927年秋天,南昌起义部队到达揭阳时,周恩来、贺龙、叶挺等领导人也曾在学宫明伦堂召开军事会议。1957年,学宫被列为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后又被省命名为“周恩来同志革命活动旧址”。
历经岁月风霜的揭阳孔庙,是目前国内保存较为完好的孔庙之一,成了榕城闹市之中一处世外桃源。
·揭阳城隍庙
揭阳城隍庙位于揭阳东门城隍街,建于宋绍兴十年(1140年),明洪武二年(1369年)重修。为省级重点保护文物单位。揭阳城隍庙建筑融合了明清建筑风格和潮汕地方传统工艺特色。主体建筑为木、石承载结构,力学结构科学严谨。大殿四壁仅仅起着防护作用。建筑结构防震性能很高,历经明代以来几十次地震,巍然不动,成了今人研究古代建筑的标本。
内有三山门、拜亭、大殿、养生池、石拱桥、夫人厅等。城隍庙顶为悬山顶,七架梁与金柱之间用三升斗拱架,大殿四壁只起防护作用,不承受屋顶压力,结构独特,历经地震,虽墙壁崩塌而梁架安然。其栋梁雕刻刀路明快,雄浑遒劲,兼有明代建筑风格和地方传统艺术特色,是揭阳市古建筑物历史遗存的精华。
庙分正殿与后厅,总面积1750平方米。系三进厅悬山顶,石木承载结构。庙内栋梁间的木雕装饰,刀法简洁明快。正殿供奉城隍公,后厅祀奉城隍夫人。正殿入门两侧昂立二位神将。正殿两边分祀阴曹众神,个个怒目横眉,森严肃穆。谓善者进庙,弥矢善心,恶者进庙,邪念敛消。修复后的城隍庙更是引人入胜。
有《揭阳城隍庙》诗为证“
黎庶进香烟,祈求大有年。
鼠蛇盘里巷,蝗蚁满田园。
状纸呈何处,灾星降自天。
汝官才七品,敢管大罗仙?”
宋代,城隍神被正式列入祀典,成为国家规定祭祀的神灵。元代,设京都城隍。进入明代,由于朱元璋的大力推举,城隍信仰达到极盛,城隍庙建筑遍及全国。洪武二年,朱元璋大封城隍神。各府州县城隍分别为监察司民城隍“威灵公”、“灵佑侯”、“显佑伯”、分别相当于朝廷正二品、正三品、正四品。又诏告天下府、州、县重建城隍庙,规格结构与当地官署正衙相同,甚至连几案都一样。这样,各地政府就有了“阴”、“阳”两个衙门。
朱皇帝如此抬举城隍,自有他的道理。他说:“朕设京师城隍,统各府州县之神,以鉴察民之善恶而祸福之,卑幽明举不能幸免。”又说:“朕立城隍神,使人知畏,人有所畏,则不敢妄为。”城隍神的出身是城市保护神,然而经过统治者为巩固其统治而进行的调整,这时的主要职责已成为“鉴察司民”。所谓监察司民,即鉴察人们的善恶,施以赏罚,来进行管理;而所谓善恶的标准,当然就是忠孝节义,纲常伦理之类封建道德等封建意识形态。这标志着,从此以后,城隍神便成了封建统治者对人民实行思想统治的工具。

彭锦涛(2014-12-01)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