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对于未知事物,都要寻根究底,考其出处,问其来源。《幼学琼林》的《饮食》篇中说:“腐乃淮南所为。”据史书记载:“汉朝淮南王刘安始磨豆为乳脂,名曰豆腐。”美誉普宁小食珍品的普宁豆干,是用大豆、薯粉、石膏、卤水、清水等原料制成。其制作工艺流程是磨浆、除渣、煮浆、配膏、试粉、参膏粉、拌和定卤、包块、压块、煮熟。制作普宁豆干的最大特点是要有适宜的水质。鉴别豆干的优劣,要看其是否外皮柔韧、内肉嫩滑。现在普宁人烹调豆干的方法主要有三种:第一种为煎,即是把豆干切成小块,在鼎中煎之后,渗入韭菜,是普宁农家俗菜和名菜。第二种为焗,即把豆干切成小块之后,加上少量清水,再加上用油炸过的少许鱼脯、几段蒜白,焗成后是清香可口的下酒好菜。第三种称为油炸豆干,即把成块豆干放入油鼎中,炸到皮呈赤色便可捞起来切成小块,吃时把它蘸上用生蒜头、韭菜盐水或加上辣椒的卤咸汁,便成为滋味独特的普宁名菜。普宁油炸豆干以其皮酥脆、肉嫩滑、味香清爽口、多食常食而不厌等特殊风味而驰名,普宁在外工作的不少社会贤达,每次回乡都要饱餐一顿油炸豆干。原在暨南大学任职的杜桐同志有一次带省教育厅工作组到普宁检查工作,特意带同行者到流沙小食店吃油炸豆干。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