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朐红丝石2

家乡区县: 潍坊市寒亭区

红丝石介绍编辑历史简介

红丝石形成与距今约4.5亿年前,赋存于奥陶系马家沟组土峪段的顶部,呈微晶结构,夹层理构造,。其形成原因是受沉积环境不断变化的影响,沉积物发生频繁交替,然后在一定地质条件下而形成,属泥质灰岩。红丝石的产地分别在山东的临朐老崖崮和青州黑山一带。

存在形式

红丝石在地下成夹层状或者不规则散状矿体存在。夹层状矿体,上面有较厚的土层及岩石覆盖,下有岩石(石灰岩)为依托,中间一层约10厘米左右厚的红丝石。多在地下3-10几米处,硬度为3.5-4,开采极为困难,必须将上面厚厚的覆盖层及岩石人工去掉,然后将红丝石取出,但不能用炸药炸,否则破坏红丝石。它的深度随山坡的陡峭程度而变化,山坡越陡,红丝石的覆盖层越厚,开采难度越大。往往挖一个坑,纵深采2-3米即无法再向前延伸。不规则散状矿体,存于地下泥土中,或散落于地表,独立成块,大小不一,分布无规律,采石者根据经验挖坑取石。一坑内多则十几块,少则三五块,挖完即止。其硬度为3-3.5,制砚极佳。这种分布的红丝石,由于石之表层长期与黏土中的酸缄无反应,石之周边及表面班驳陆离的石牙和孔洞。制砚者称为“自然边”或“虫蛀孔”。如巧用其特点,制砚古朴自然。

颜色

红丝石的多为红底黄丝,黄地红丝。红丝石的红色,根据其鲜艳程度,从重至淡差距很大,通常有紫红(猪肝色)、深红(熟透之怛枣色)、朱红、曙红(朝霞之色)、柑红(熟透之柑橘色)、淡红、灰红等;红丝石的黄色,从鲜艳的金黄色到暗淡的土黄色皆有之。红丝石的纹理以旋花纹和刷丝纹为主,也有色斑、色柱以及较难形容的其他纹饰。.

婷尕澈(2014-12-01)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