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风格编辑十笏园表现为北方园林的特点,但尽量做一些变体,使园林兼具江南园林的自由风格:
第一是轴线与对称。中轴上分南庭院、中山水、北庭院的格局。又是南北两院夹一庭的形式。中轴上由南到北分别为十笏草堂、院门、岛石、四照亭、院门、砚香楼。南院以十笏草堂为倒座(即坐南朝北)主厅,左右出耳房。耳房间数、大小不一,以此打破严格对称。北院是以砚香楼为主厅,左右出耳房,再配以厢房。但是,东厢一层,西厢二层。东耳两间,西耳一间。 十笏园
第二是建筑形态。园林建筑的梁架用了斗拱、翼角起翘较为平缓,装饰风格较为浑厚,这些都是北方园林的典型特征。像四照亭这样的水榭,也用了一斗三升,不能不说是受了北方园林的影响。但是,在栏杆做法上,还是尽量做得低矮、轻盈,倒是有几分江南风味。
第三是池周堆山、理水和建筑的布局深得江南园林的衣钵。池岸的进退、驳石的堆叠与江南园林无异。东山的耸秀,孤石的玲珑;亭楼的高居,廊舫的依水,都是江南园林的格局。但是这个山水格局是统一在轴线格局之下。 笏版世界,袖珍大观。
4得名编辑
“笏”为古时大臣上朝时拿着的狭长形手板,多用玉、象牙或竹片制成。丁善宝在他的《十笏园记》 十笏园
中对十笏园的命名作了解释:“以其小而易就也,署其名曰十笏园,亦以其小而名之也。”“十笏”一词,来自唐人所著《法苑珠林》,在此书的《感通篇》中说,印度吠舍哩国有维摩居士故宅基,唐显庆中王玄策出使西域,过其地,以笏量宅基,只有十笏,故号方丈之室。后人即以“十笏”来形容小面积的建筑物。此园面积仅二千余平方米,确是小园,丁善宝即取此意。还有一种说法就是,丁善宝处事谨慎,恐怕树大招风,故命名是小园而已。在向阳路西侧潍坊市中级法院对面,丁家也有一处园林建筑,据老人们讲规模不小于十笏园,潍县解放初期,新成立的潍坊市委就在此办公,文化大革命时期毁掉一些假山亭台,后来改建成“昌潍商业学校”,即后来的“潍坊商校。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