碑刻作品鸢飞鱼跃
亭北面六角门上有“鸢飞鱼跃”四字石刻,原为唐代韩愈于贞观二十年,贬为阳山令所书的自勉之作。字 “鸢飞鱼跃”(韩愈书法)匾额。
体飞动婉转,气贯长虹,有草篆隶笔意,安排得有正有欹,冶草篆隶于一炉,寓情于书,表现出那种“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凌云壮志,有形神兼备、意到笔随之妙。此四字拓片曾发表在《书法》杂志1980年第6期上,为稀世珍品。园内此石刻,为清中期书画家翟云升临摹,惟妙惟肖。
回廊石刻
在水池西有回廊,它把西轴线与中轴线景观巧妙而有机地的隔开,起到了既合理分布景观,又增加观赏性建筑的作用。廊上雕花牙,柱间设栏杆。在长廊的墙上嵌郑板桥竹兰图石刻5方。最南端为丁善宝撰、翰林丁良干书写的《十笏园》,记述了建园情况及其意图。这是十笏园最好的史料。最北端有张昭潜撰、曹鸿勋书写的《十笏园记》。
城隍庙碑
碑高1.90米,宽0.80米,厚0.20米。碑文20行,每行47字,为郑板桥所撰并书,通篇楷书,在郑氏书作中极为少见,称为“三绝碑”。郑板桥不信鬼神,在碑文中直道神为人所造,神权是人所授,有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称一绝。书法为郑板桥楷书杰作,称一绝。丹书石上,由其高足司徒文膏刻,不失笔意,与真笔不差毫厘,又一绝。
龟蛇碑
原在潍城区玉清宫内,上书“龟蛇”二字,故名。碑名为金代道士谭处端所书。“龟蛇”二字为象形体草书。字体飞动劲拔,气势雄伟,一笔挥就。玉清宫为一道观,道教认为,北方之神为玄武,它的形象是龟蛇合体。道士谭处端书此二字意为敬玄武。道教祀玄武时以龟蛇二物之像置于其旁。
石刻
文征明,明书画家,江苏苏州人,正德末,以诸生岁贡荐试吏部,任翰林院待诏。嘉靖初年预修《武宗实 文征明石刻
录》。不附和张璁、杨一清,辞官归乡,行草书有智永遗意,大字仿黄庭坚,尤精小楷。擅画山水,师法宋元,笔墨苍润秀雅,人称“吴门派”。与沈周(或祝允明)、唐寅、仇英并称“明四家”。又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切磋诗文,人称“吴中四才子”。有《甫田集》传世。园中石刻内容为:万事年来尽扫除,无端翰墨尚留余。欲缘鸥鸟投丹粉,还为鹅群写道书。
书法石刻
董其昌,明书画家,字元宰,号思白,香光居士,上海市松江人。万历己丑进士,官至南京礼部尚书、詹事府詹事。以书画名重海内外。画山水,宗北,其作品秀润苍郁,超然出尘,书法师宗颜、虞,又学钟、王,疏宕秀朗,颇有特色。此石刻为董氏行书一幅:萦渟淡不流,金碧如何拾;迎晨含素华,独往事朝汲。下有于祉(澹园)跋:“杨君润轩,既刻衡山书,并此卷上石,此亦吾家故物也。笔力大似李北海。乙卯秋识。”
张瑞图
张瑞图(公元1576-1641年),明末福建晋江人,天启六年(公元1626年),晋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入参机务。时魏忠贤用事,忠贤生祠碑文,多出其手书。崇祯初罢去。定逆案,赎徙为民。善画山水,工书法,与米万钟、董其昌等齐名。有《白毫庵集》。园中石刻内容为:一夜春雨过,千畦尽成绿;不晓意所欣,道是斋厨足。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