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竹村村民们习武一方面可以强身健体,抵御土匪袭扰,另一方面可以靠此赚点小钱。以前,每逢春节前后,青竹村附近稍有财力的村庄都会聘请青竹人到村里表演拳法,以此烘托热闹的节日气氛。苍山、郯城一带的庙会也少不了青竹人耍拳的身影。
在尚武的村庄成长起来的冷相佑,自然也是从小跟着长辈们习武练拳。少年时,身强体壮的冷相佑可单手翻过村里农户家的土围墙,亦可以轻而易举单手上马。
经激烈竞争,考入黄埔军校
1924年春节后,冷相佑离开家去了上海,3月14日到达上海环龙路44号(国民党执行部)参加黄埔军校的初试,时毛泽东担任考试官,冷相佑初试合格后又坐船前往广州,4月参加复试。
苍山籍在海军司令部某部工作的李玉臣告诉记者,黄埔一期学员选拔非常严格,对学员的文化理论水平、身体健康情况都有较为严格的要求,而且对相貌、身高也有要求,即便身体上有一处小伤疤都不能被吸纳为学员。从冷相佑当年入校的照片来看,其长相英俊。1.8米的身高,挺拔直立。
黄埔一期的学生大部分由国民党各省党组织保送,冷相佑就是由当时兼任国民党北京地方执行部副监察委员的张苇村保荐。
李玉臣介绍说,既然是为了革命而创建军校,那么全国各省都有人参加,当时只有吉林、外蒙以及新疆、西藏没有推荐的学员,其余各省都有推荐的人。当时由于参加复试人员的身份参差不齐,文化程度从小学到大学都有,而且出身也比较杂乱,有军官、学生、工人、农民以及在其他岗位的人。但是,唯一相似的是这些人员中家庭比较富裕的很少,大都受到社会压迫,所以富有革命精神。
在上海的初试合格后到广州参加复试,当时复试的总人数将近1000人,而且以高中生和大学生居多,近千人参加复试相比黄埔一期实际招生名额,竞争还是非常激烈的。有些地区被保荐的人在复试前就提出“免于复试”的请求。为了抚慰考生,招生委员会就派人安抚大家,“你们放心去复试,本会将遵照党中央分省定额政策来录取新生。”
复试的结果是很少有人落第,落第考生主要因为身体不合格,事后被安排在校工作。
1924年5月中旬,冷相佑被录入黄埔军校一期步兵科,编入第四学员队学习,在其自填的“入学原因”一栏中,他这样写道,“为学习军人知识,锻炼军人体格,以冀将来推翻列强帝国资本主义,打倒国内军阀,完成革命主义之目的。”
当时的校舍原是广东海军学校旧址,校门到江边仅约20米的距离,门上横匾写着“陆军军官学校”。后来,为了区别于其他军官学校,遂被简称为“黄埔军校”。黄埔因军校而名显,军校因黄埔而突出,使珠江下游一弹丸小岛很快便名闻世界。
进校时,学员总人数为500余人,随后又有军政部陆军讲武学校学生150余人并入军校第一期,计毕业时共为645人。一些人在开学后一个多月的一次甄别试验中被淘汰,最大的原因是淘汰的学员在艰苦紧张的训练中体力不能适应。除了这次甄别试验,直到黄埔一期学员毕业时再没有进行考试。
自幼习武的冷相佑面对艰苦的训练,体能自然不是问题,于是也便顺利地坚持下来并完成了学业。
1924年5月中旬至1924年11月30日,这期间,冷相佑在黄埔军校求学,作为黄埔一期学员,蒋介石是他的校长。但是,就在1924年7月冷相佑毕业前,由陈赓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
总政领导连说“太晚了”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