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都记忆:城市家用燃料的变迁

家乡区县: 自贡市大安区

早 年,本地家用燃料差不多都是柴草。每个家庭日常生活用品,正如俗话说是“油、盐、柴、米、酱、醋、茶”,其中“柴”是每个家庭必不可少的燃料。

早年,城市小,漫山遍野杂草丛生,竹木成林。农民上山砍柴比较容易,至于杂草就更不稀奇。农民从山上砍来的柴往往要挑到市场上去卖,因此,自贡的东西两场有不少草市坝、柴市坝、还有炭市坝,特别是东场“垒柴口”十分有名。

垒柴口

垒柴口是张家沱南边古盐道上山的一个山口,也是柴市。那里堆放作燃料的木柴很多,也很好,都是大段木材用斧头劈开的大柴块,有很多松木、青杠之类的好燃料。松木的特点是易燃,因为其中一些年轮富含松香油,取其几根小木条,只需用火柴即可点燃。但燃烧时间长、火力好的燃料还得数青杠柴。

俗话说“好吃不过大米饭,好烧不过青杠柴。”垒柴口堆积的烧柴差不多都是双石铺方向的农民走几十里山路挑过来的,双石铺靠近尖山深山老林,木柴丰富,伐木便利。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垒柴口才能堆积那么多木柴,有那么好的名声。

垒柴口有名还有一个原因,民国时期在垒柴口旁边住着一位文化名人,那就是《厚黑学》的创始人、教父李宗吾。他曾经担任川大教授,中学校长,省议员,省长署教育厅副厅长,以及省督学等职。早年在自流井、贡井都有一些进步活动,而今市里还专门成立了“李宗吾学术研讨会”,可见垒柴口的李宗吾名气不是一般。

日日新(2014-12-01)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