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信民俗

家乡区县: 甘肃省崇信县

点“法”   每年端阳节前,黄花、赤城一带的放羊娃早早从杨柳树上砍下树枝,选一根粗壮高大的木头做芯子,栽在早已选好的一个高山峁上,将其它树枝围绕着芯子垒成宝塔形,这就是“法”。

   到了端阳节凌晨四五点钟,全村男女老小戴上香草荷包,端上早已做好的酒醅子、晶糕、煮鸡蛋,吆上自家的牲口,羊只汇集到垒“法”的地方,人们把各自的食品摆在法的周围。这时,早已选好的一个羊倌用火将法点着,人们手拉着手围着大火堆跳舞,把“点法”推向高潮。直到天色大明,村里的姑娘,小伙们就到山洼洼、沟坡坡拔地椒草,在野鸡冠花、蒿子草上摆露水,据说,姑娘的手摆过露水锈花捏针不出汗,心灵心巧;小伙子的脚摆过露水变得勤快,早早会瞅到媳妇。

  背“猴”

   每年一踏进腊月门,所有当年嫁出女儿的人家将酒谷碾成米,再磨成面。正月十四晚上,将面用开水烫后做成窝头状焐在锅里,使其发甜;元宵节清晨,再用旺火蒸熟,然后请来本村或亲戚家擅长作面灯的妇女,按照本家族中长者的年龄数或者女儿父母亲年龄相加数,用蒸好的面团先捏成几十个带花边的小面灯,然后再捏一个约有尺许,头顶、肩膀、腰背、脚面等处都长满小灯的面猴。小面灯和猴灯里面都插上棉花芯子,添上清油,等天一黑,在院子中间先放一张方桌,方桌上架一个小炕桌,炕桌上又放一个量米用的升子。面猴就安放在这个最高处的升子上。这时,新婚女子、女婿走过来,先拜过天地、双亲,再拜过父老乡亲和面猴。然后小两口用麻秆点火。从面猴头顶的那盏灯开始点,接着由家人、亲戚和村里人依次将所有的面灯点着。这时面猴七窍生烟,火眼金睛,煞是威风。欣赏一番之后,随着一阵鞭炮响声,前来观灯的大人小孩一拥而上,去抢面灯,所有的面灯一抢而空。只有那尊面猴,早被机灵的新女婿抢去。即使有人故意恶作剧将面猴抢走,新女婿也要带上礼品上门赎回。次日,新婚夫妇“背”着面猴回家,蒸熟擀成面卷吃掉。因此,有的乡村把点猴灯还称作新女婿“背猴”。点猴灯习俗与希望早生贵子的传统观念有关。

  娶“黑媳妇”

   古时,崇信县北塬区一位富户人家的公子瞅上了一个其貌不扬但却琴棋书画皆通的聪颖女子,非她不娶;女子也倾慕公子的才貌而非他不嫁。这本来是一桩美满的婚姻,却难坏了爱面子的公婆,婚期一推再推。后来,不知是谁出了一个主意,将结婚的时辰定在了晚上。婚期的前一天下午,婆家人抬着花轿,赶天黑来到新婚女子娘家。吃过晚饭,抬上新娘子,不吹不打不放鞭炮,摸黑赶路。无论如何也要在天亮之前赶回。这样,“丑媳妇”便巧妙地避开了众人的瞧看。如今北塬的黄寨乡、高庄乡还沿用这种习俗。

  崇信民间工艺美术

  

  

   《诗经·公刘》篇有这样的诗句:“止旅乃密,芮鞠之即。”这里是公刘故里,崇信人民在自耕自乐的日常劳动中创造了丰富的民间文化,成为芮鞠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剪与绣

   芮鞠文化赋予崇信妇女水一般的灵秀,特别是剪纸与刺绣。剪纸,俗称窗花,每逢新春佳节或新婚之禧,各种质朴美观的窗花就出现在农家洁白的窗纸上,或透明的玻璃窗上。木林乡的窗花以红纸、绿纸剪出,古朴浑厚,妙手天成,有远古的图腾、现实的写照和对未来的幢憬,曾受到过北京专家的青睐。有了剪纸的基本功,妇女们便剪成各式花样,贴在彩色的绸缎或布上,用七彩线绣出凸形图案,便有了绣花枕顶、猫枕、虎枕、小孩脑包、围脖、围兜、牛头裤、绣花鞋、鞋垫、虎头鞋、荷包、针扎、旱烟带等民间刺绣工艺美术品。有的人家用荷包精心打扮小孩;有的姑娘把自己最心爱的荷包悄悄送给未婚夫或意中人,作为神圣爱情的象征。2001年平凉地区首届民间工艺美术品博览中会上崔会兰的绣花枕头、齐兰英的鞋垫获三等奖。

  扎与饰

   崇信自古把正月初五叫着“破五”、即开市之意。正月初五是财神赵公明的生日,从这一天开始,商家一律开市营业,放鞭炮,迎财神,春节社伙从这一天便拉开帷幕,人们开始扎龙灯,糊狮子、盔毛驴、绾旱船、绑高芯,制作各种民间花灯,最精彩的要数绑高芯子与扎灯笼。高芯子堪称一绝,在方桌面子用铁芯子造型,最讲究“玄妙”。崇信扎灯历史悠久,每年正月十五鼓灯、核桃疙瘩灯、鱼灯、蟾灯、兔灯、荷灯、菊灯、金瓜灯以及各式各样的转灯,应有尽有、布满大街小巷。扎灯自古相传,其中不乏高手。县文化馆馆长张树兴便是其中的一位,他的大型组合彩灯《二龙戏珠》、《黄帝问道》等作品曾多次在兰州、白银、平凉、庆阳等地展出并获奖。2001年在平凉首届民间艺术美术品博览会上,他还被市文化出版局授予彩灯艺术大师称号。

  刻与雕

   崇信民间工艺美术,反映在刻与雕上主要有建筑上的砖雕,用于上房、大门码头;木雕,主要用于旧式门窗。用于观赏实用的木雕有盘龙笔罐、鲤鱼旱烟盒及用枣木雕刻的小猴等点缀品。柏树乡的牛皮灯影、黄寨乡的木刻门画值得一提。根雕艺术也是民间工艺的一个亮点。马继学的根雕如《生生不息》《虎啸》、《天生我美丽》格调高、造型美、气魄大,质朴自然。2001年6月平凉民间工艺美术品博览会上荣获二等奖。此外,还有马长春、马志远的根雕作品《赤壁赋》、《仙鹤》等根雕作品,也出手不凡,妙趣横生。(树兴)

  

  崇信文物

  

  

   崇信,历史悠久,据出土的文物考证,在距今约五、六千年以前,已有人类定居,靠打猎、捕鱼和耕种生产。发现的古文化遗存主要有仰韶文化半坡类型的庙底沟类型,齐家文化和常山下层文化,先周文化和先秦文化。从而说明,这里在远古时期就是关陇文化的交汇之处。而崇信形成为一个地方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已有二千四百多年的悠久历史。因此,地上地下文物比较丰富,已发现各类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等57处,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8处。其中有宋代古建筑武康王庙,它是甘肃省现存较早的古建筑,具有很高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更有着深刻的文化内涵。还有于家湾墓群,它是甘肃省最大的西周墓群,也是迄今为止全国唯一发现的一处十六国前赵时期墓地。更有那被誉为华夏第一槐的关河古槐,佛教圣树娑罗树和千年龙柏等。博物馆馆藏各类历史文物1865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3件,二级文物34件,古字画350条(幅)。

  

微笑(2014-04-23)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