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懋熙和陈铎、屠思聪等我国早期制图工作者,在多年实践中,树立了编制地图就是描绘国家河山、捍卫国家领土主权的爱国主义思想。他们面对近代帝国主义列强侵略、蚕食我国领土、侵犯我国主权的种种现象,在地图上编入“国耻图”、失地图”、不平等条约和列强在华租界图”昭示国人,以志不忘。1931年9月日寇侵占我东三省后,强令在沦陷区的地图上表示伪“满洲国”,洪懋熙和东方舆地学社冒着极大的风险,不仅拒不接受日寇的上述无理要求,而且还在陕西省地图的文字说明中如实介绍了肤施(今延安)地区是毛泽东和朱德领导的中国共产党中央所在地,是八路军、新四军的总部和全国敌后抗日根据地的领导中心;并以“震旦书局”名义,在上海租界公开印制、出版和发行了大量的彩色毛泽东肖像;还约请有关专家李长傅、陈宏谋、江武子、王佐才、程仓云等编制出版了《中国国耻地理图说》、《东北事件和日本》、《暴日侵略我国局势图》等地图和书
刊。《中国国耻地理图说》根据清王朝屡次失地以及国际重要条约一览表、各国在华租界一览表、各国在华权利一览表将种种国耻集中表示和反映到地图上来,便于国人全面系统地了解清末民初帝国主义列强蚕食我国领土、侵犯我国主权的种种情况。《东北事件与日本》、暴日侵略我国局势图》除对日占东三省和各地日租界以及东南沿海各省之门户、日本军港要塞及其海军舰只进出线路等一一详尽绘列外,还以深沉的眼光、鲜明的观点和文字,揭示了日本帝国主义多年来侵略我国的具体部署和过程,以及我国抗日救国运动的兴起情况,以警示国人提高警惕,克服麻痹侥幸思想,做好抗战的准备工作。日伪当局对洪懋熙和东方舆地学社的上述做法极为恼火,视为“眼中钉”和“肉中刺”,但是洪懋熙他们的这些活动是在上海“租界”内进行的,日伪当局也奈何不得他们。所以当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入侵上海“租界”后,就迫不及待地派出宪兵和特务,强行查封了东方舆地学社,并把该社的地图图稿、图版、存图、设备全部没收,从此被迫停业。
为了提高地图作品质量,增强企业生存和竞争能力,洪懋熙和东方舆地学社在几十年的经营活动中,十分重视延揽和培养各类地图编制技术和经营管理人才,实行制图工作者与地理、历史、经济工作者的结合与协作。这在东方舆地学社经营的前期和中期表现得很突出。该社全盛时期先后拥有李长傅、陈宏谋、时仲华、陈伯平、张起文、邓彦宗、王国桢、晋德平等一批地图编绘、地图模型制造、制印、出版、发行等方面的技术人员,他们不仅在东方舆地学社工作时贡献不小,而且在全国解放前后的高校地理教学、创立和发展私营地图编绘出版机构工作中发挥了作用,有的成为私营出版社各项业务的主持人,进而成为后来公私合营地图出版社的董事会成员和各项业务骨干。例如,李长傅是战前留日学生,回国后曾任山东大学地理系教授,擅长地理教学和地理教材编辑与地图设计、编绘业务,抗日战争前曾任东方舆地学社主编。他所负责主编的各类地图,特别是图文对照的地图文字说明,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和现势性,紧密配合地理课本,深得当时全国高校地质、地理系师生和中小学地理教学人员的好评。新中国成立后,李长傅曾任河南师范大学地理系教授。由于洪懋熙和李长傅都曾长期从事过地理教学工作,经常深入群众,听取意见,积累资料,从而修正了旧中国出版的地图中一些地点、地名以讹传讹的方位和名称错误。如“连山湾”本来在葫芦岛以南,但在1933年以前的地图上一直错列在葫芦岛以北;三都澳”乃三都岛南岸的一个商港,但1933年之前的地图上一直误称为“三沙湾”;汕头本来没有开过租界地,但旧地图上一直错画了租界……1922年,屠思聪在上海创办世界舆地学社,这是出版新式地图的专业性出版机构。先后出版《最新中华形势一览图》、《中华分省袖珍地图》等。《孙总理实业计划图》,佐证了孙中山建设北方大港的宏伟构想。《孙总理实业计划图》长51厘米,宽36厘米,比例尺为四百二十万分之一。正面为彩绘中国全图,配有“改良上海为东方大港计划图”、改良广州为南方大港计划图”、改良广州河汊计划图”、整治扬子江水路计划图”、建筑青河口为北方大港计划图”等8幅附图。其中“建筑青河口为北方大港计划图”、建筑青河口为北方大港计划图二”标注在图右中下方明显位置。
该图背面为“物质建设建国方略题表”,分“开发交通”、“建造港埠”、兴办衣食住行工业”、创设各种大工厂”等项。其中“建造港埠”里列出五类港口,北方大港”居三大海港(北方大港、南方大港、东方大港)之首。《孙总理实业计划图》绘制于民国十九年(1930年),附在《最新中华形势一览图》后面。
1912年,孙中山曾来北方考察工业、交通。1919年,他在《建国方略》中提出要在直隶湾(渤海湾)中建筑“北方大港”:兹所计划之港,在大沽口、秦皇岛两地之中途,青河、滦河两口之间,沿大沽口、秦皇岛间海岸岬角上。该地为直隶湾最近深水之一点……”……发达此港,使与纽约等大……”屠思聪(1894—1969年),又名哲生,浙江省上虞县屠裴村人。
1894年11月18日出生于一个图书出版商家庭,1920年毕业于上海南洋中学。他从小爱好地理和绘画地图,中学毕业后回乡,在上虞县立小学一边任教,一边编绘地图。当时正值五四运动之后,反帝反封建革命浪潮席卷全国,出于对舆图事业的爱好并使人们了解国内外形势,他利用课余时间,花了一年多的功夫,编绘了一本《中国分省地图》(后改名为《最新中华形势一览图(表解说明)》)。内分自然地理、政治、经济形势等内容,便于读者按图索骥,一目了然。他先后联系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世界书局,但均因条件苛刻而无法出版。于是他毅然辞去学校的工作,于1922年在上海自建“世界舆地学社”,专事地图编绘出版工作,成为我国近代上海民间第一家专门从事公开编绘、出版、印刷和发行中小比例尺地图的专业机构。他艰苦创业,开始时仅他一人工作,上自编辑,下至工役,对内对外,唱独角戏。后来陆续聘请编辑、业务人员达20多人。《最新中华形势一览图(表解说明)》出版之后,很受读者欢迎。初版3000册,不到两个月就销售一空,以后每版万册,每年重版三四次,仍然供不应求。因此,营业发达,经济蒸蒸日上,不到两年,由800元资本积累到1万多元,地图品种也逐步增加。但由于出版品种多了,老式石印机的生产速度慢,印刷质量低,成本高,不能适应业务发展的需要。经内山书店老板内山完造的介绍,屠思聪亲自去日本考察地图编绘出版和印刷技术。他广泛收集日本和欧美地图资料,引进先进的地图编绘制印机器设备,并以分期付款的办法,订购了一部彩色橡皮印刷机;接着建立和扩充了地图印刷厂,又增加了十多名印刷工人。这样,业务不断发展,地图编制出版品种不断增多,内容和印装质量日益提高,资本积累达到20多万元,引起不少出版同行的羡慕,他们也纷纷开设舆地学社。至40年代末,仅在上海就先后建立了“东方”、上海”、中华”、亚光”等20多家地图编绘出版机构。为了适应学校教学的需要,屠思聪还创立了“学友图书社”,聘请专家学者,编绘出版各类学校选用的科学教育挂图和字典、书籍等。他先后主编出版的地图主要有:中华最新形势图(表解说明)》、《简要中华地理图说》、《简要世界地理图说》、《世界形势大挂图》、《现代本国地图》、《新世界地图》等中外地图。东方舆地学社是1924年5月洪懋熙以图稿作价投资、大东书局以出版发行资金投资合作建立的,出版的第一本地图是洪懋熙独立编制的《最新中华形势一览图》(初、高级中学适用),该图有总图和分省地图33幅,每图附详细说明1篇,共16万字,收集各地实测新图重新核对编制,是国内较早淘汰“计里画方”方法,运用国际标准经纬线,并以北京的经线为起点的地图。其后随着形势发展和读者需要,又有较多的地图编绘出版,其中具有一定影响和代表性的除16开本彩印精装的由蔡元培题写图名的《最新中华形势一览图(表解说明)》和《最新世界形势一览图(表解说明)》外,还有《中华新教科地图》、《世界新教科地图》,单张挂图有《中华新形势大地图》、《世界大地图》、《东北事件与日本》、《暴日侵略我国局势图》、《中国国耻地图》、《孙总理实业计划图》,此外还有《中国国耻地理图说》、《百科常识问答》等书刊。
当笔者翻阅民国十九年洪懋熙先生编印的由蔡元培题写书名的《最新世界形势一览图》一书时,笔者感受到了主编洪懋熙先生一颗忧国忧民心。在开篇编辑大意部分中注意太平洋问题,洪懋熙先生写道:太平洋问题与我国有切身之关系,故大洋洲附说之国际现状标内,述各国在太平洋上之形势,至为明晰,对于太平洋上对抗形势最显著之日美二国,更详注其军港,以资研究。
而日本又为我国之理想敌,故不仅详记其军港,兼绘其海军区划,陆军师团之分配,及各要塞地带,并将其军港要港,一一绘为插图,其险塞之势,约略可窥。或者最近之将来,可供我国健儿一雪国耻之需耳。
那时,祖国宝岛台湾正被日本帝国侵占,洪懋熙先生又写道:台湾直接受中国治理者凡三百年,人民十分之八为中国人,其与我关系至今密切。属日后,人民无时不眷怀祖国,三十余年中,革命者凡数十起,为日人腹心之患。日人至今不许我设领事于台湾,恐一举手一投足之劳耳。台民之日用品十分之八由福建供给。故台湾与我实有不可须臾相离之势焉。又日人近有以台湾为根据地,进而侵略我福建之意,观其与我订福建不得割让与他国之约,其野心可见一斑,此吾人研究台湾地理时,不可不注意之点也。
全国解放后的1954年12月9日,这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日子。从这天起,公营的新华地图社和私营的上海地图出版社正式合并,实行公私合营。这是国内地图出版行业的大会师,不仅办公地点集中、项目集中,最重要是人才和资料也统一在了同一块招牌下,这块招牌在后来的名字叫做———中国地图出版社。此时洪懋熙进入新机构,负责指导教学地图的编制,在编辑行政室负责全社各类地图的审校验收工作。洪懋熙在指导教学地图编制和负责地图图稿审查验收的岗位上度过了10年。在这里,联系广、信息灵,洪懋熙先生能够及时了解全国乃至全世界的科技发展情况和地图编绘、出版信息,能够迅速地学习党和国家的有关方针和政策,保证了地图出版社各类学校地理教学地图的编印质量和实用参考地图的审校、验收工作的正常进行。
洪懋熙先生后来因病回上海休养,1966年逝世,终年68岁。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