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湟目连戏

家乡区县: 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

    目连戏是如何关山远渡,来到青海的呢?

  在麻地沟村村民中,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这里的村民的祖上都是在明朝初年举家从南京竹丝巷发配至此的,目连戏就是在那时随着麻地沟村民的祖先来到青海的。

      由于时光流逝,许多能证明这段历史的族谱及文字资料都被毁,但老人们仍然以祖辈口传的故事来作为佐证,并对此深信不疑,代代相传:

     洪武年间元宵节闹社火,居民们走街串巷自娱自乐。有个人装扮成大脚马猴骑在马上逛花灯,并做出各种动作来取悦众人,他却因此被扣上“对马皇后大不敬”的帽子。震怒之下的朱元璋,降旨将这一带的居民全部西迁屯田。他们从江南来到地处蛮荒的青海后,定居麻地沟,也将一种古老的剧种——目连戏带到了这里。

      六百余年来,由于没有任何文字记载,麻地沟人在明清时期上演《目连宝卷》时的场景已无从考察,早已没入历史的洪流以及村人的记忆中,但麻地沟村《目连宝卷》以一部罕见的大型连台古戏作为文化铺垫,对于民和县及周边各民族的迁徙过程、生活习俗及我省早期的汉传佛教寺院的研究,仍具有很好的学术研究价值。

      “豆杂面的锅盔,教奴家擀擀”“屎巴牛滚着蛋来了”“木匠铺里斧头响,铁匠铺里冷钟鸣。核桃铺里呱啦响,枣儿铺里满堂红……”当听到老艺人口中唱词里的青海方言,也许没有人会想到河湟目连戏来自于千里之外的江南,但是目连戏所反映的情节,又的的确确属于那片相去遥远的土地,江南和河湟,就这样梦幻般地联系在了一起。

weiba_(2014-12-01)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