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市柞市镇

家乡区县: 江苏省宜兴市

柞市镇历史悠久,经南京博物馆专家考证,早在春秋战国时期,猪婆山曾是人群居住点,其陶瓷残片已被宜兴文管会收藏。1984年,吾桥村出土的一条长8米、宽1米的汉代独木舟被南京博物馆收藏。 1、筱王村古窑群:主要分布在五圣行政村的筱王、大地、中窑、五圣、潘山岕、包家等自然村。现已发现的窑址有20多处。窑址直径小的约30多米,大的近百米,堆积高5—10米不等。古窑群建于宋代,部分窑址延烧至明初。其产品主要有四系坛、四系罐(俗称韩瓶)、小缸、执壶、瓶、盆等。灰褐色胎。施亮青釉,因胎色较深,施釉后器表略近褐色;釉层较薄,施釉往往不及底。拉坯成型,部分器物修坯不够精细,表面有旋坯纹。流、系、把等均采用粘接法。古窑群窑址分布范围较广,据传共有窑墩90多座,除五圣行政村外,在溧阳戴埠的神山、东干、宥里等地亦有分布。从堆积状况看,其延烧时间较长,产量巨大,是宋代宜兴日用陶瓷的重要产地之一。曾为岳飞抗金立下汗马功劳。2002年10月,筱王村古窑群被江苏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5月,被确定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2、步龙桥:在柞市镇巷里村,建于明万历元年(公元1573年),相传有真龙天子从桥上经过。故名步龙桥。步龙桥为单孔石拱桥,南北向,青石砌筑,栏杆为4柱5节,柱顶刻莲花纹。桥长19米,中宽3.3米,桥堍宽3.7米。桥孔净跨4.6米,矢高3.55米。桥下券石内嵌桥名石,阴刻“步龙桥”三字,铭文为:步龙桥,为首,任玉圭、任玉瑜、任宙风、任火三。万历元年孟春吉旦造。1996年11月,步龙桥被宜兴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3、恩荣坊:位于柞市镇牌楼村东端,为清乾隆皇帝特恩谕史贻直建造。恩荣坊正面朝南,北村面河,建于清乾隆九年(公元1744年),为三间四柱三楼石牌楼。除四柱为青石外,其他均为花岗石雕砌,总高10米,宽9.8米。上层南刻“紫云里”,北刻“恩荣”。1979年5月中旬遭雷击,楼层全部击倒。现存底层石坊,残高5米,石柱0.9米见方。石坊北侧6组浮雕为:喜鹊登梅、双狮戏珠、双鹿灵芝、猕猴采桃、双凤朝阳、河马戏水;南侧6组为:天鹅翱翔、双狮戏珠、松鹤长青、双鹿奔驰、凤凰牡丹、麒麟送子。均用高浮雕,局部镂空雕,雕工精细。由于风雨长期侵蚀,雕刻已略有残损。坊南近河边有青石龟形碑趺2只,碑体以失。1983年6月,恩荣坊被宜兴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柞市镇工业集中区规划面积5700亩,主要分西渚(2200亩)和元上(5500亩)二个工业集中区。工业企业138家,其中进区企业45家,亚麻纺织企业120家。亚麻纺织,铜材、铝材加工业已成为柞市镇的支柱产业。其中亚麻混纺纱、布是中国乡镇中最大的生产基地,形成了从原料到亚麻开松、纺纱、浆纱、织布、印染一条龙配套生产,产量占中国总量的60%以上。2006年9月7日,被江苏省纺织工业协会授予江苏亚麻纺织名镇称号,2006年11月2日,江苏省纺工协会在天水湾举行纺织行业资格评审会。2007年3月17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授予中国亚麻纺织名镇称号。

锁芯LL(2014-04-23)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