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流浪——摘自豆瓣

家乡区县: 浙江省桐乡市

流浪在我的日记里是个高频词,从最初的想想而已到现在的压在心底,这没有启程的梦就像一句玩笑话。说不认真,我曾经很细致地规划过我的行程路线,周全到一日三餐,说认真似乎我除了做些除出发以外的事以外再没有下文。但这个想法至今还是藏在我心底蚜虫,一发作起来就蠢蠢欲动,隐隐地、不着边际地作痛,却也只能无奈地立在风中,有人说这是病。我相信了。
后来,我发现好像不止我有这个梦,好像每个文人艺人都有过这么一个流浪的梦,至少都拥有流浪的气质--忧伤和沧桑。瞬间,我觉得自己好像不那么奇葩了。
郭敬明《守岁白驹》
这一本,我是用一口气读完的,故事不很长,跟每个90后甚至85后的高考生涯很像,没有太多的手法修饰,平白如纸,润物无声。大概每个念过高中的、在念高中的人,信手拈来都可以写一本属于自己的《守岁白驹》,并不是说小四写得不好,相反很贴近我们那些年的感受,很容易引起共鸣。但这样的一个他也想过流浪,他的流浪梦是痴迷的,痴迷到就因为"浪人“有流浪的气质而喜欢浪人,把朋友送他的带有沙漠沙子的毯子挂在墙上,不能清洗,只为毯子里的沙子有沙漠的气息。我好像没有那么疯狂过,我做过最接近流浪的事好像也只是独自一个带一本书从第一站坐到最后一站读完书,然后回来,就那么简单而已。
三毛《温柔的夜》
我曾经这样说,其实夜并不温柔,柔软的是你的心。三毛确实有一颗柔软而坚毅的心,柔软是她夜跑经过树林害怕孤堡的老人却依然和他聊天,坚毅是她的生活方式。她的生活方式是我非常惊异而羡慕的,很是随性。如果她在书上受到触动,脑海里忽然闪过海岸边对月而饮的场景,那么她就是一个会马上准备一块餐布,做些三明治或者其他,带上红酒和高脚杯,跨上篮子,今晚就去海边的人。完全不去顾虑现在走会不会不合适,荷西会不会没饭吃,没写完的文章怎么办,这一切都不会是阻止她的理由。所以她的流浪在我心里是唯一真正意义上的流浪,那是一种放逐的困窘,心灵的放逐。当然这与她的一个习惯有关,她是一位拾荒者,我不知道别人是否有拾荒的经历,反正我有,把别人丢弃的东西当宝,那是一种很知足的愉快感。她去沙漠流浪,去征服自然的同时,征服了与造物主磨砺人的心灵较量,这是一件比冒险还有价值得多的事,这种流浪已经超乎了缺乏物质补给的流浪。时下的环境里,不要说流浪、拾荒,哪怕我明天去翻垃圾桶说不定都会成为舆论焦点,谁知道背后有多少鄙夷的眼光呢。?三毛的流浪梦是真实的愉快,三毛的流浪是一种无所顾忌又一无所有的流浪,这种流浪我只在小时候体会过。
席慕容《谦卑的心》
席慕容是我最喜欢的作家之一,因为她的诗里永远透着厚重的青春,她的散文里全是生活的点滴。可以说她的诗和散文对我影响很大,我对生活的启蒙全来自于《槭树下的家》、《透明的哀伤》、《席慕容经典》等一系列的诗文里。流浪最多的心理活动不应是自卑,应该是谦卑。我曾经很欣喜知道这么一种感情,谦卑的心理是怎样的,这种感情来自于感恩,短短百来字的《谦卑的心》却给了我很大的触动,故事很简短,无非就是作者在花摊里买了束水仙,卖花的婆婆对天在胸前画十字架感谢上帝,但给了我很大的触动,也改变了我自此以后的对事心理。当你谦卑地去理解每一件你觉得理所当然的事时,你会发现生活就容易知足了,处事的态度也会温和很多。谦卑与流浪有什么关系呢。?
首先你要相信流浪是件值得骄傲的事,你所经历的是别人放不下所有去经历的,你所拥有的是别人无法拥有的历程,对每次困窘和磨砺都觉得骄傲 。然后才是谦卑,当每次困窘迎刃而解时心存感激,这样当别人伸出援手时你就会倍感惊喜和恩赐。往后的旅途都会因此变得美好而有意思。
关于我那些流浪的故事
有时我会想为什么我的流浪梦启不了程?后来我找到了答案。
走读的校园生活我已经过了6个年头,从当初的2-3小时的车程,到现在的3-5小时车程,每一次的旅程对我来说都是一种艰难,都是一次简单的流浪。有人说这大有不同,完全没有可比性。不,在我心里都是一样的,有人说去流浪的初中是放逐心灵,所以一定要徒步去西藏放逐一次,才叫流浪,我笑笑,徒步去西藏流浪能称为放逐心灵的只有一种人,那就是那些三步一跪,五步一拜的虔诚的教徒,其余的只是一场特别的徒步旅行而已。其实流浪并没有那么高大上,什么放逐心灵,什么唤醒灵魂都是虚的,在我的定义里,只是洞悉生活的方式的一种,在流浪中遇见形形色色的人,告别短暂温暖的朋友,阅览生活,阅历人生。有一天,我惊奇地发现,透过车窗,我看见了流浪的影子:那是一个暴雨前夕,穿堂风一阵阵地刮,街上地人匆匆,远处的环卫阿姨加快了收拾的速度,倏忽间,大雨倾盆,马路对面的男子一个箭步躲进了广场的屋檐下,环卫阿姨推着垃圾车匆匆逃出了我的视线,即使关着车窗扑面而来的滚热的水泥地遇水散发的泥尘味伴着那瓢泼大雨有种清新的味道,到站的公交挤上来许多刚下班的人,谈论着这场急躁的雨,抑或抱怨没带雨伞。一颗颗雨珠挂在车窗,我的视线一片朦胧,远远的太古的标志早早地开了霓虹灯。车继续开着,雨忽然停了,夕阳作了最后的挣扎,却只能无力地打在楼顶,最后只能随黑夜肆意地侵袭着,行色匆匆回家的挂着焦急,闲庭信步的人牵家带口地说说笑笑。等红绿灯时偶遇一辆自行车,妈妈在前面喃喃地说着,小女孩甩甩鞭子很开心地笑,我不自觉地脑补了妈妈对她说的话,不自觉地笑了,我感受到了她对她的爱。经过高架桥,桥下大概是城中村的路,不那么平坦,夜已经完全攻占了这座城池,借着路灯,我看到桥下一对夫妇推着自行车,丈夫助跑上车,妇人快步跟上,见丈夫车骑稳了,迅速跳上了后座,侧坐着,紧紧地搂着丈夫的腰,活脱像对高中刚下晚自习回家的恋人,看不清他们有没有说话,但我想这一幕应是无声的,默契到不需要交流了吧。
我的流浪就是这样的吧,这样的画面在我脑海里不知道保存了多少,我把它们定义成流浪途中的故事。

施如意(2014-12-01)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