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境—盆景栽培技艺简介
盆景的栽培技艺传入岭南源溯宋代,北宋年间随着经济文化的南北相互交流和大量北人南迁,盆景栽培这一技艺也随之由北向南发展,由于秦岭以南地区属热带、亚热带气候、充沛的雨水、丰富的植物资源为盆景艺术扎根岭南提供了必要的前提条件,同时岭南多元的文化和独特的审美角度,在原有的盆景栽培技艺上高度提炼,形成具有岭南特色的盆景造型、栽培技艺—岭南派盆景。它吸取了岭南画派的技法,创造了截干蓄枝的盆景造型技法,其飘逸豪放、挺拔自然的造型技艺特点在我国盆景界中独树一帜。位于陆丰东海的“绿境盆景”同属于岭南盆景流派。“绿境盆景”栽培技艺从清光绪年间由郑良宽先生先祖栽培盆景起,经数代人对“岭南派盆景”栽培技艺的不断探索、不懈努力,逐步形成独特地栽培技艺。作品在粤东各地享有声望。并多次参加汕尾市、陆丰市盆景展览,得到省、市专家的首肯。作品参加2006年广东省盆景协会主办的第六届(韶钢)粤、港、澳、台盆景赏石艺术博览会,盆景作品《桔颂》荣获铜奖。
绿境盆景取材于岭南地区的树桩品种,如山桔、榕树、山松、雀梅等。首先对素材进行挑选,培植,树桩初具成型一般约五年,有的造型因势栽培需约十年或十五年,一株成型的桩景结合技术整理是集园艺、美学、文学于一炉的有生命的艺术作品。盆景栽培其技艺过程十分讲究,对风热、土壤、水肥、蓄枝截干、整形、翻盆、病虫害防治等技术,要求拿捏准确以确保盆景作品的成活。如出现枯枝、枯根、病虫害、气候以及自然灾害等意想不到的影响,则数十年的心血,毁之一旦。由于栽培盆景的时间跨度大,欣赏盆景的人较多,而从事培育盆景的艺人极少。栽培技艺传承大都属家族相传,在经验的积累,言教身教以及长时间的实践下,才能掌握盆景的栽培技艺。一盆好的盆景作品是艺人几十载的汗水和心血,有的甚至是经几代人的努力,才能完成的艺术品。
现熟悉栽培技艺的艺人年事已高,青黄不接,盆景栽培技艺如没有保护传承下去,将面临失传的边缘。绿境盆景栽培历史悠久,技艺成熟,是人们在长期生产劳动中发现美、追求美的一种体现。对研究植物学、文学、民俗、美术、园艺等具有一定的历史、人文、经济价值。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