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陉县坚强老汉事迹催人泪下

家乡区县: 石家庄市井陉矿区

  井陉县马峪村的马大爷双腿截肢,却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用双手、膝盖在河滩、荒山间爬行、蠕动,一锹一镐地硬是种下了3000多棵树。3月23日,石家庄日报对此进行报道后,引起了不少人的关注。
“马大爷双腿截肢,还坚持植树,实在太不容易了,我们看到报道后,都对大爷的坚强毅力表示敬佩。眼下,正值植树时节,我们想过去帮他植些树,不知道方便不方便?”公交四公司的莫女士来电说。

裕华路东风社区的杜主任来电说,身残志坚的马大爷引起了社区很多居民的关注,知道大爷靠爬行植树,裤子磨损比较快,大家便主动给大爷捐赠了很多条裤子,还买了一些帆布手套,大家都想过去看望可敬可爱的马大爷。

此外,市民牛女士、张先生等也来电表示,愿意为马大爷提供帮助。

爬上山坡气喘吁吁

25日6时30分许,省会16名志愿者从省体育馆乘中巴车驶向井陉县。

“马大爷太不容易了,他现在身体怎么样呢?”“山上乱石嶙峋,他一年能刨多少个坑呀?”“马大爷的树苗怎么弄到山上去呢?”“植那么多树,没有水可不行,山上有水浇树吗?”……车上,志愿者们一个接一个的问题,让两位记者都有点应接不暇。

经过两个多小时的颠簸,志愿者们终于见到了马大爷,大家争先下车,瞬间就围到了大爷身边,问长问短。

崎岖、狭窄的山路,汽车无法继续前行,志愿者们只好与马大爷一同步行上山。2000多米的上坡路,年轻的志愿者还好些,年老的志愿者则边走边感叹:“爬坡真累呀,我们健全的人走这么远还气喘吁吁的,更别说马大爷是爬着上来了,简直太佩服他了!要不是亲眼见到、亲身体会到,我还真有点不敢相信。”

“我每天都上山、爬坡,一次来回至少4000多米,已经习惯了。现在装上假肢后,上山比以前快了不少。你们不经常爬坡,所以才感觉累,大家不要着急,慢慢走,走累了就歇会儿……”马大爷边走边鼓励志愿者。

刨个树坑真不容易

考虑到志愿者们是第一次在山区植树,担心大家的安全问题,马大爷特意选了一片相对平坦的荒滩。

荒滩边堆放着植树工具,除了铁锹外,还有很多镐头。看着大家疑惑的表情,马大爷解释说:“荒滩里挖树坑要先用镐头刨,然后再用铁锹把土铲出来,边刨边铲,直接用铁锹是挖不动的。”

“马大爷,你只准备了70棵树苗,这怎么够我们种呢?”一位志愿者问道。马大爷笑了笑说:“你先试试看,这里看上去很好挖,可实际上薄薄的土层下面也是大大小小的石块儿,咱们一天能把这些树苗都种上就相当不错了。”

“大爷,你可别小瞧我们,今天一定要将这些树苗都种完。”大家个个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场。

仅仅十分钟后,记者发现,刚刚还豪言壮语的志愿者们都低声不语。原来,马大爷并没言过其实,荒滩上乱石遍地,要刨出一个树坑那是相当困难。

志愿者郝玉婷和梁智在一处缓坡刨树坑,挖开土层发现下面几乎都是石头,两个人费力忙活了二十多分钟,才挖下去了10厘米。见状,另两位志愿者忙上前帮忙,四个人经过一个多小时的努力,才挖到了50多厘米深,终于可以植下一棵树了,每个人都累得四肢酸疼,大汗淋漓。

梁智拿出笔写下一张字条:“马大爷好样的!”,然后用红绳将字条系在树上。“我们亲自试过才知道,马大爷是多么不容易,多么值得大家敬佩!”梁智激动地说,大家明年还要来帮马大爷植树,为绿化荒山做贡献。

6个小时后,志愿者们一共种下了56棵树,虽然每个人浑身是土,累得直不起腰,但看着树苗挺立在荒滩上,心里都乐开了花。

“我一个人连刨坑带种树,56棵树至少得20多天,太谢谢大家了。”马大爷说,今后,这一片树林就叫“赞助林”,用来纪念每一位帮助过他的好心人。

坚强老人催人泪下

植树间隙,一些志愿者就围坐在马大爷身边,听他讲述这11年植树历程中发生的故事。一个个艰辛、难忘的故事,让志愿者们几次掉下热泪。

马大爷说,他曾十进医院,七上手术台,先后三次截肢,虽然病魔一次次侵袭,可只要身体稍微好一些,自己就要坚持种树。

“我们这儿有句古话,‘40不建房,50不种树’,意思就是什么岁数干什么事儿,而我却是50多岁才开始植树,这让很多人都无法理解。我自己也知道,我肯定是看不到荒山处处是绿色的那一天,但只要我活着,就要干下去,因为子孙后代能看到啊!”马大爷笑着说。马大爷的这些话,让志愿者们听得眼泪直在眼眶里打转转。

志愿者何先生哽咽着说,俗话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可听了马大爷的故事,即使是钢铁硬汉也会落下热泪的。(

刘姝含251(2014-12-02)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