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面的图中可以看出我国居民消费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有:1.食品消费比重依然偏大,恩格尔系数仍然偏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家庭的恩格尔系数呈现明显下降趋势,城镇居民更有进入富裕水平的趋势。可是,虽然恩格尔系数持续平稳下降,但我国跟西方富裕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早在1993年,美国的恩格尔系数已经下降到11.4%,法国为18.3%,荷兰为14.6%,加拿大为15.7%。因此,我国居民在食品上的消费比重仍有下降空间。 2.教育、医疗、住房支出比重不断增大,导致居民用于其它方面的消费受到一定抑制。我国教育的支出比重过高,在发达国家教育的支出比重都很低。其中法国最低,只占0.63%,最高的美国为2.41%。这些国家公共财政对教育的大量支出代替了居民在教育上的支出,使居民不必花太多的钱在教育上。在医疗保健方面,由于医疗乱收费问题屡禁不止,医疗收费过高以及我国当前的医疗保障体系不完善等问题,使居民的医疗保障支出不断增长。住房方面,由于预期房地产价格将会继续大幅上升,许多家庭抑制其他消费,以积攒首付款和支付月供款。过高的首付款和月供支出明显挤出了工薪阶层的消费需求,绝大多数购房者纷纷削减了其他消费。因此,住房价格居高不下,已成为挤占我国城乡居民其他消费的重要原因。教育、医疗和住房这“三座大山”,抑制了居民在其他方面的消费,对整体消费需求以及形成合理的消费结构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3.城乡居民消费差距逐步扩大,农村居民消费水平严重偏低,恩格尔系数相对偏高,消费结构调整较慢。从消费水平看,自1978年以来,农民消费各年的增加额均低于城市居民。城市居民消费支出与农民消费支出之比1985年为1.71:1,1990年为2.03:1。1995年为2.32:1,2000年为2.79:1,到2004年扩大为3.7:1。城乡居民消费的绝对额差距由1985年的164.13元扩大到2004年的2166.30元。从消费结构看,城乡居民消费的恩格尔系数的差距在1985年时为4.5个百分点,在1990年时为4.6个百分点,在1995年时为8.5个百分点,在2000年时为9.7个百分点,到2004年为9.5个百分点。无论从哪一方面看,城乡居民的消费差距都在呈扩大趋势发展。农民生活消费水平严重偏低。2004年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为1385.8元的水平,较城市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552.1元低2166.30元。农民的消费水平仅相当于城市居民的39.01%。农民消费的恩格尔系数相对较高。2004年农民生活每100元消费支出中,有47.2元用于食品消费,只有52.8元用于衣着、 居住、购买家庭生活设备与用具、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交通通讯等生活。农民消费的恩格尔系数为47.2%。较城市居民的37.7%高9.5个百分点。这表明农民消费结构还不合理、调整较慢,食品以外的消费不足。从消费水平看,农民消费增长缓慢的根源在于收入远低于城镇居民造成的。
体现在这几个方面上:收入消费方面,城乡居民收入差距1997年后连年明显扩大,农民人均纯收入2004年达到2936元,实际增长6.8%,终于走出“八年徘徊”。 但在国家采取多种惠农措施的情况下,城乡差距还维持在3.21:1。教育卫生方面,城镇高中、中专、大专、本科、研究生学历人口的比例分别是乡村的3.4倍、6.1倍、13.3倍、43.8倍、68.1倍。目前,全国农村合作医疗的覆盖率只有10%左右,90%以上的农民属于自费医疗群体,而城市合作医疗的覆盖率则为42%。政府公共投入方面,国家财政用于农业的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不断下降。由1978年的13.43%,下降到2003年的7.12%。2003年主要针对城市居民日常生活的粮、棉、油、肉等各项财政性补贴支出,就超过了国家财政用于农业基本建设支出,2003年其占财政支出的比重达到2.50%。城乡差距的形成有其深刻的历史原因,现在我国总体上已到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今年以来,国家已经在财政、税收和其他社会经济政策方面开始向农村倾斜,努力抑制城乡差距扩大的趋势,减缓差距扩大的强度。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落实“五个统筹”的要求,首先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
目前,据一项调查显示,我国中西部贫困地区的农民人均年收入仅为一千元左右,而东部发达地区农民靠各种经营一年下来收入一万多,最穷与最富之间收入相差十几倍,并且这个差距还在继续扩大。另外,同一地区、同一个村,也存在贫富差别很大的现象。富裕户盖小楼、买汽车,家里样样都有;贫困户家里一贫如洗,房屋还是土坯房,屋里连电灯都没有,来人现点油灯,家里老的老、病的病,贫富差别触目惊心,并且这不是个别现象。 贫困地区和发达地区收入差距过大有各种各样的原因,发达地区由于地理位置好,资源丰富,农民的文化程度比较高,见识广、脑子活,致富能力强;反观贫困地区正好相反,环境恶劣,资源贫乏,交通闭塞,信息不畅,农民普遍文化低,不少人是文盲。他们对自己的前途发展毫无信心,生活异常贫困。农村贫富差别扩大的现象不如城市贫富差别扩大更容易受到关注,因为政府、社会职能部门、新闻媒体都在城市,这类问题容易发现、引起重视;而农村则不然,它更多体现在地区之间、东西部之间的巨大差距。国家大、各地情况不一,有些问题很复杂,因而难以在短时间发生变化,致使贫困地区面貌长期得不到改观,经济长期落后。贫困地区由于自身条件太差,政府相关部门、各级官员去得少,所以对贫困地区极端恶劣的自然环境、农民生活的异常困苦很少亲自体验,因而解决起来没有紧迫感。我们的政府官员大都爱往经济发达的地方跑,真正到贫困地区感受的不多。现在有个现象,资金爱往发达地区流,人才爱往发达地区跑,政府政策爱向发达地区倾斜,社会关注向发达地区聚焦,致使发达地区越来越富,贫困地区越来越穷。农村贫富差别过大这一问题解决不了,肯定会拖小康建设的后腿。贫困地区农民问题一天不解决,小康社会的目标就一天实现不了,对此全社会都要有紧迫感,各级政府相关部门要积极多想办法、出新招、定措施,见实效,尽快解决这一顽疾。脱贫要立志,扶贫要扶智。我们的扶贫工作不仅要在经济上,更要在思想观念上扶贫,提高广大贫困地区农民素质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艰巨任务。首先要克服怨天尤人的惰性思维,要使贫困地区的农民树立穷则思变、敢叫日月换新天的豪气和勇气。其次,我们的政府官员、社会各界要满怀一颗爱心,真正深入到贫困地区,将贫困地区农民的冷暖安危时刻放在心上,因地制宜地帮助欠发达地区谋划如何尽快走出困境,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只有两手都抓,两个轮子一起转,扶贫工作才能真正见成效。尽快消除农村贫富差别扩大的现象,真正实现共同富裕,构建和谐社会值得我们期待。
我的主页http://wm23.cn/LWY6138 梧桐子主页http://www.wutongzi.com/uc/69025491.html 博客http://blog.sina.com.cn/u/5047856694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