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丰-清明节

家乡区县: 广东省陆丰市

      清明节是我国民间传统节日之一,一般在4月5日前后。关于此节日缘起,历来众说纷纷。较为普遍的说法是起源于春秋时晋文公悼念介子推的寒食节。其时晋文公与介子推等流亡别国,子推割股肉供文公充饥。文公复国后,子推不求利禄,与母归隐绵山。为迫使他出山做官,晋文公便焚山烧林,不料介子推宁愿抱树焚身,也不从命。文公伤心之至,决定把绵山封给他,称为“介山”,还规定每到介子推被烧那天,停火3天,不吃烟火食,只准吃冷食,称为寒食节。寒食节,“去冬节一百五日”(《荆楚岁时记》),即在清明前一、二日,其主要习俗是拜扫墓茔。大约在元代以后,民间逐渐将寒食、清明合为一个节日,也就有了清明起源寒食之说。
       也有人说这个节日源于清明风。春分后加十五日,清明风至。此时,万物生长,清洁而明净,称之清明。
潮汕人过清明节,和全国各地的风俗活动有所异同,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扫墓,又叫祭墓,即在墓前祭祀祖先,以示对祖先的追思和尊敬。秦以前已有祭墓之事,但不在清明。至唐代,清明扫墓开始盛行,唐玄宗曾明确规定允许百姓寒食时扫墓。宋代则规定从寒食到清明祭扫坟墓3日。
       潮汕各地清明节上坟扫墓的习俗十分盛行。扫墓,潮人俗称为“挂纸”。称“挂纸”,是因为清明扫墓时,“松楸丘陇间遍悬楮钱”(清乾隆《揭阳县志》)。为与冬至扫墓有别,清明扫墓就叫为“挂春纸”,而冬至扫墓则称为“挂冬纸”。
       潮人清明扫墓都在节前三天至节后三天进行,提前或拖后都被视为对亡人的不敬。人到墓地时,先将墓前、墓身杂草拔除,填土整坟,打扫干净。然后刷新墓碑字,除先人名字用绿色油刷外,其余的字都用红色油涂写。祭祀将毕时,就要压纸镪,分别压于碑顶和坟身上。如果是去年清明节后才修的新坟,碑石顶端要压下十二张宴币,若为闰月则压下十三张,作为给亡人阴间花费之用。坟身上也要压上五至七层纸镪。今年压多宽,明年就多宽,不能扩大和缩小,据说这是死者还“地租”的范围。如果是去年新修的坟今年扫墓就称作为“新社”,要压红白纸镪,以后每年压的便用白纸条。扫墓的供品,一定要有烫熟的蚶,吃了蚶,蚶壳压纸镪,意为留给祖宗当钱用。
       潮汕是著名侨乡。不少潮籍侨胞,也常有清明回乡扫墓的习惯,以示不忘先人,不忘故土。解放后,扫墓活动又增添了新内容,政府倡导纪念英烈活动。每逢清明时节,机关团体和学校纷纷组织队伍到烈士陵园扫墓,追念先烈的业绩,寄托哀思,激励壮志。

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wongjunka

新浪微博:http://weibo.com/u/1347153132/home?topnav=1&wvr=6

梧桐子家乡个人主页:http://www.wutongzi.com/uc/62526034.html

能力秀个人主页:http://www.wm23.cn/jjwong

 

jjwong(2014-12-02)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