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的经济状况

家乡区县: 邢台市威县

威县2011年度财政收入只有两亿元,近日,威县官方在扶贫工作报告中提出设想,“力争用5年时间,生产总值达到100亿元,财政收入突破10亿元,综合经济实力进入全省前90位”,一举甩掉贫困县的帽子。

    贫困县进退机制

    “在我的记忆中,10年前那次调整国家级贫困县只是微调,河北省只有易县出局。”葛之礼告诉法治周末记者,自1994年“八七扶贫攻坚计划”起,巨鹿县就是国家级贫困县,当时依据的是199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400元进700元出,巨鹿县以农民人均年纯收入343元的经济指标入列。

    2001年,在国家新一轮扶贫开发工作中,巨鹿县再次入围国家级贫困县。“由于国家财力所限,扶持力度不大,第一轮扶贫结束后,原贫困县没有明显起色,经济状况排名依然靠后,所以几乎是整体进入下一轮。”

    葛之礼说,巨鹿县三进国家级贫困县,没费什么力,完全靠实事求是的报表,没有像湖南新邵那样“做了大量的工作”。

    张跃进表示,国家扶贫开发办对贫困县有一套严格的进退机制,在酝酿新一轮扶贫开发工作时,确实有一些县送申请、托关系、找门路,心情可以理解,但不能没原则,“用扶贫款去给富人脸上贴金”。

    “当然,任何一项标准制度都不是绝对公平的。”张跃进坦言,以2006年至2008年经济指标做依据,可能有些不太切合实际,毕竟4年时间太长,有的县已经脱贫或返贫,会形成不需要的送上门、而真正贫困的却得不到帮扶。

    2011年年末印发的《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指出,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要制定办法,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实现扶贫重点县逐步减少。

    国家扶贫办要求,“十二五”(2011年至2015年)期间,要按年度考核,凡连续3年进入全国(1508个县)排序前50%的重点县,或被授予小康县、百强县荣誉的,一律退出,直接减少,不再补进。

    2011年12月,刘宝华履新威县扶贫开发办公室主任,还未来得及熟悉业务,便得到威县“升格”为国家级贫困县的消息。

    威县扶贫办没有独立的行政编制,挂靠在县民政局,现有员工10人,刘宝华对法治周末记者说:“现在工作量明显增大,大家已经有些吃不消,县里还没有增加人手的表示,好在扶贫工作‘不是一个人的战斗’。”

    资料显示,威县已经成立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县委书记任组长,实行副县级以上领导干部、县直部门包村和党员干部帮扶贫困户制度,层层签订了扶贫目标责任书,并纳入年终考核。

    据了解,在邢台市,只有被纳入国家级或省级贫困县的县才单独列出扶贫开发办公室,其他县扶贫办人数很少,与民政局合并办公,主任往往由民政局长或副局长兼任。

    “扶贫开发办毕竟是临时机构,我们盼望它退出历史舞台的那一天。”刘宝华说。

    

 

傻傻2(2014-12-02)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