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川湾唐三阶教刻经石窟

家乡区县: 咸阳市渭城区

淳化县冶峪河南端,金川湾村西约五百米处,冶峪河畔南岸山岩之间,有一初唐时期开掘的石窟,隐匿于郁郁葱葱的林木之间,此即金川湾唐“三阶教刻经石窟”。该洞窟高七点五米,深五米,宽九米,坐南向北,气势巍然。窟内后壁有半圆雕释迦牟尼坐像一尊,披袈裟,跏趺坐,连同莲座,高约五米。佛像后衬舟形背光,涂朱色,头后圆形均匀分布佛光,佛光周围浮雕七尊跏趺坐佛像,坐于仰莲之上。窟内东西两壁刻满经文,皆楷书。西壁刻有《佛说金刚般若波罗密经》、《如来示教胜军王经》、《妙法莲花经》。东壁刻有《明诸经中对根时深发菩提心法》、《明诸大乘修多罗内世间出世间两阶人发菩提心同异法》、《大集月藏分经略》等,题下刻有“信行禅师撰”字样。由此可见,东壁所有经文为信行禅师所创的三阶教经文无疑。该窟原刻经文约十六万余字,现存六万余字,其中三阶教经文仅存三万余字。

信行是南北朝时魏郡(今河南省安阳市)人,其母祈佛而生之,四岁出家,八岁博览经论。他认为僧侣吃寺院的饭不合理,芸芸众生即为真佛,主张忍辱苦行、乞食,路遇男女皆应礼拜;一切佛像为泥龛,无须敬畏。提倡“以身布施”,即死后将尸体置山林之中,供鸟兽食之。其后被召入京,先后主持化度寺、光明寺、慧日寺等寺院,各寺建有三阶道场,讲经弘法,甚得民意,其他寺院纷纷仿效之。信行一生笔耕不辍,著书四十卷,于隋开皇十四年(公元594年)圆寂,终年五十四岁。

信行创立的三阶教认为,佛寂灭后,佛教应分为三个阶段,即正、像、末三个时期。正法五百年,像法五百年,末法一万年。信行认为当时已进入末法时期,唯有忍辱苦行,普敬普信普施,才能解脱。三阶教与主流佛教之理论迥异,被认为是“别法”、“立邪三宝之破僧团”、“乖反圣旨,冒渎真宗”。从隋开皇年间始,数朝屡禁之,至宋初湮灭无闻。

现存佛教典籍之中,三阶教经文已被完全删除。日本佛教寺院所藏经籍、敦煌石窟之遗书、四川安岳县卧佛院刻经洞、河南安阳大住圣石窟等,有信行禅师的生平、三阶教的简介及少量经文残卷。截至目前,唯有我县金川湾石窟系统刻写了大量的三阶教经文,为海内孤本。这为研究三阶教提供了弥足珍贵的实物资料,堪称佛学史上的一大奇迹。

lovejj(2014-12-02)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