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真的是为“美食”想的无比周到,凉茶就是吃过美食的后期服务。
虽然澳门之行比较累,但是因为春节期间茶楼是很容易霸不到位的,我们7:00多就起床了,到附近的海南办事处叹茶。今天除了吃没有其他的事情可做了——这才是真正的叹茶。
总有一种感觉:只要离开了自己长期生活(尤其是工作)的城市,身心就会极度的放松。滚粥、牛腩粉、虾饺——我至爱的广州早茶,我们六个人吃了80多元,叹到11点左右,表哥打来电话,约我们去澳门街吃午饭。
因为提前在澳门街定了位,我们霸了个12位的大桌。菜品质量之高比我们在澳门吃到的还要好。猪颈肉、咖喱蟹、蛋挞都是深深打动我的美味,大家连吃带聊,吃到了下午2点多,表哥埋单,300多元。
晚上,确实没什么胃口了,准备在家里喝点白粥,姑父还是端上我最爱的烧鹅、烧肉,我也照单全收,回了北京哪里去找?免得遗憾,嘻嘻……
妈妈已经很累了,留在家里陪阿婆,我和爸爸出街溜食。在龙津东上541路在宝华路下车,顺便看了一下位于长寿西路的老宅,然后步行到上下九方向去。
路过顺记,经不住椰子雪糕的召唤,进去吃了一份,6.5元(节日要加5交钱),这样香浓的雪糕,在北京是有钱难买的。不知道北京为什么没有人把这样的美食发扬光大,其实老北京的小吃也很不错的,但是一次看电视上采访某个小吃店为什么发展不了,小吃店经理的回答是“小吃费工、利薄,吃的人再多也赚不了多少钱”。奇怪,广州所有的酒楼都经营两餐、两茶、一夜宵,而且品种之多数不胜数,也没见到谁家倒闭。
北京80年代也有冷饮店做的很好,什么冰霜、奶酪、雪人,也都精致、好吃,而现在几乎没有什么生存下来的,街上是雀巢、和路雪的天下,想去个冷饮店坐一下好像除了去星巴克、哈根达斯、DQ当冤大头,没什么其他选择。
北京人的收入水平并不比其他城市高,却缺失了给市民休闲消费的场所,尤其是有地方特色的东西保留太少。难道这就是所谓的国际大都市?那些在国外只是街头平民消费的品牌,在北京却成了高档消费的标志,这不应该是一个城市国际化的代价。
个人觉得哈根达斯的冰淇淋和顺记还有很大差距,以为它号称只用世界上最好、最新鲜的原料,在冰淇淋里至少应该用兰罐曲奇吧,在服务员那里得到的答案却是“统泰”——于是,再也不会那样无知的花天价去给国外的街头的“蒙牛”捧场。仅就美食的角度来讲,北京没有广州人的那种执著和认真,害的我只有到广州吃的肚歪。
上下九买的东西真是越来越差,我们只好继续觅食。到了银记肠粉,虽然已经很饱,但还是买了一份牛肉肠粉和爸爸和吃,胃里很饱,但还是很想吃,哎。
回到家,觉得这几天吃的有些不善,在黄振龙卖了一瓶凉茶,喝下去觉得稍稍放心了一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