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宁-----杯花舞

家乡区县: 广东省兴宁市

 杯花舞是颇具兴宁地方特色的一种民间舞蹈,它是吸取道教歌舞的精华而成,舞蹈动作优美婀娜,音乐节奏欢乐明快,“铃铃……”杯声清脆悦耳,再以民间小调和兴宁的水口山歌为基调,独特地表现了客家青年的劳动和爱情生活。“杯花”原是道教的一个舞蹈节目。道教于清代就在兴宁流行,至民国时期仍有一定数量的信教人员,并于100多年前创新改革“杯花舞”。以前,道士在表演时是用五句板说唱的竹板进行击拍的,道士朱官祥进行改革,以兴宁产的“伯公杯”代替竹板,使节奏更多样,声音更清脆,表演更具技巧性,令人耳目一新,成为兴宁道教特有的舞蹈形式。做觋表演的杯花舞主要表现三个奶娘到茅山学法除妖的故事。舞蹈时舞者双手各持一对白色瓷质的伯公杯,两只杯子相互敲击着不同的节奏,边舞边唱,很有民间特色。以后道士凌佛桂从朱官祥处学到后一直沿用并流传至建国前。伯公杯也就成为独特的道教舞蹈“打杯花”的道具。1957年“五一”节,兴宁“杯花舞”作为广东省代表团的节目之一参加在北京举行的 “第二届全国音乐舞蹈汇演”大会,舞蹈队受到刘少奇、周恩来、朱德、宋庆龄等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并合影留念。而且杯花舞随着时代发展的步伐与时俱进,获得众多荣誉。2004年3月,因杯花舞,广东省授予兴宁市“杯花舞艺术之乡”荣誉称号。2007年6月,杯花舞被批准列入广东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11月,也因杯花舞,兴宁市被国家文化部授予 “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的殊荣。

lh(2014-04-23)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