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旗袍唤醒女性的文化自觉
初见罗清华,是在晚报举办的“走走团”活动开幕式上。她一袭华丽旗袍,典雅、端庄,透出一股传统女性美。她带来的旗袍模特队,在台上秀了一把,引得台下一片啧啧声:真美,看不出都是奶奶、姥姥级的人了。
“旗袍,这款起始于民国时期的女性服装,能够完美地展现女性的身体曲线,经过上世纪中后期的冷落,如今又重放光彩,成为一些知性女士的钟爱。”说起旗袍,罗清华的语气中充满了珍爱,“我和旗袍虽是‘相见恨晚’,却‘一见钟情’。那是在2011年冬季,我在郑大学习时,北京幽兰女社社长张乐华博士的一个讲座,让我懂得服饰的重要性,得体的服饰不仅能彰显女性魅力,更能唤醒女性的文化自觉。”
如何想到成立旗袍协会呢?罗清华说:“我有一帮姐妹,大家经常聚在一起谈国学、论养生,旗袍的出现,仿佛一盏灯,烛照了我们前行的方向。我们成立协会后,不仅仅探讨旗袍的制作和穿着,更重要的是姐妹们雅聚一堂,学古琴、茶道、书画、国学经典等,增强女性素养,提升文化内涵。同时,成立旗袍模特队,向大众展示旗袍魅力,传承中华文化。”
当记者问及下一步的打算时,罗清华憧憬满怀:“我们协会才刚刚成立不久,会员已有100多人,离文化产业的目标还很远。不过,我们有信心,通过发展会员和舞台展示,来扩大旗袍的影响力,联合旗袍厂家进行‘私人定制’,让更多的女性因为旗袍而富有文化内涵。”
穿出得体的服装
“我并不想夸大旗袍的作用,它只是一种服装款式,也许并不完全代表民族的文化。可它是一种约束。旗袍一上身,立即有种心理警醒,让你不得不优雅。”罗清华与其说是接受记者的采访,倒不如说她在给记者授课:从旗袍制作的面料、裁剪、文饰,到穿着时配什么首饰、发型、鞋子和妆容,娓娓道来。然后,她拿出刚做好的几件旗袍让记者欣赏,“旗袍的立领、盘扣,还有这四件套的‘梅兰竹菊’的手工画作,无一不体现着中华传统文化”。
“初相识,即迷恋。用这句话表达我与旗袍邂逅的情缘,一点也不为过。”罗清华介绍,2011年,她在郑州大学上女性高级研修班,其中一场讲座是《女性魅力五度》,由北京幽兰女社社长张乐华博士主讲。这位被业界称为“中国气质教母”的优雅女性,一身华丽旗袍登上讲台,高雅之气摄人心魄。她结合中国传统文化,从女性形象、气质、生活品位、艺术修养的培养,讲到女性从女孩到女人、从女人到女神的成长、成熟、成功的经历。“我听得如痴如醉,下课后我又缠着张博士,请教了许多关于旗袍与修养、魅力等好多问题。自此,我与旗袍结缘。”
旗袍或许只是一种社交礼服,能有如此魅力?面对记者的疑惑,罗会长温和地解释道:“有人说旗袍过于张扬,穿在身上让女性太‘魅’。我觉得旗袍不仅能展示女性的形体美,更重要的是能提升女性的民族自尊,唤醒女性的文化自觉。我的姐妹们也是这样认为的。她们和我一样,不甘于人到老年的寂寞,热衷于养生,在我开办的文化大讲堂里,学文化、修心性。有了旗袍,我们就有了纽带,像金线一样串接起我们平时修为的传统文化。着一身清雅的旗袍,怀抱一把古琴,思古之情油然而生;穿上秀丽的旗袍,焚香插花,女性的娴熟之美便在举手投足之间淋漓表露。于是,商丘旗袍协会就这样应运而生了。”
万事开头难。“为缝制出既合体又能表现个性的旗袍,我专门去郑州、北京等地的旗袍协会、服装厂学习。为克服心理障碍,我们不在乎别人的耻笑,穿着旗袍出入各种场所。从家人到朋友,再到路人,渐渐地,我们收获了越来越多的赞许和自信。”谈及开创之时的艰辛,罗清华语气坚定有力。
养成内心的自觉
“一个好女人,可以幸福三代人。”那么,好女人的标准是什么,跟旗袍有关系吗?罗清华这样阐释:“正如张乐华博士所言,女性的魅力是容貌、气质、内涵等多重因素综合而来。容颜得赐于父母,气质源于内心修炼,内涵是常年修养的累积。旗袍是一个媒介,协会是一个平台。通过旗袍,我们外塑于形,内练于心。”
兰经三春而幽香,梅历九寒方宁馨。成立旗袍协会后,罗清华就在自己的艾灸馆里建起兰亭文化大讲堂。每周四,会员们集聚在一起,听国学专家讲课。商丘古琴协会会长李双序来了,一曲《阳关三叠》,让会员们醉心于和雅之音;书法家王小楼现场创作,浓淡墨香中,会员们体悟到古典抽象意境之美;礼仪讲师葛永红讲解的礼仪之美,让会员们明白举手投足间的从容与淡定;商丘师院李可亭教授,旁征博引诠释《商丘文化》,让会员了解了商丘的文化魅力……一堂堂课程中,让雅趣淡定人生,让书香浸润生活。通过学习引导,使会员们懂得了如何格物、正心、修身。“我把这种学习叫‘淑女课堂’,对,年龄大也可以淑女啊。潜移默化中,我们的‘沙龙’从倾诉生活之苦,转为涵养女德方面,会员的价值取向也悄然而变,姐妹们更重博爱,愿结善缘。借助旗袍,我们的性别自尊得到进一步加强,平时按一个‘好女人’的标准来塑造自我;我们的文化自觉也大幅提升,生活中无不展露出惠质兰心般的中华女性之美,也感染着身边一些人,认识和认同旗袍文化。”
“其实,从功用方面,旗袍不仅是漂亮的服饰,也是一件养生的‘道具’。”罗清华的讲解,让记者眼界大开,“现在女生服装多低胸、低腰、露背,寒气容易侵入内腑,也影响颈椎健康。立领、盘扣的旗袍一穿,保护了胸背,也让人不得不挺胸收腹,气质全出,血气也为之顺畅。关键是身着旗袍,女性自信有了,心情也舒畅了,这难道不利于养生吗?”
一花独芳不是春。为让更多的女性和社会了解旗袍,罗清华没有孤芳自赏,她成立了两个旗袍模特表演队,请来专业教练指导培训,姐妹们日夜刻苦训练,并从旗袍到配饰精心准备、精致搭配。2013年6月的“国学之夜”,是旗袍服装模特队的首秀。在古琴乐曲中,她们惊艳出场,雍容华贵的旗袍,高雅内敛的走姿,倾倒了现场观众,获得掌声如潮。“社会的褒扬,表面看是对旗袍协会的激赏,实质是大众对旗袍服饰的美感共鸣,更是内心中华文化的觉醒。认识到这一点,也明确了我们的责任,就是潜心于旗袍服饰的研究与运用,致力于旗袍文化的继承与光大。这之后,我们的旗袍模特队参加了许多公益活动,如商丘市体育局和商丘市国学文化促进会联合举办的‘商丘市首届健身养生大赛’‘商丘市第二届广场舞大赛’,包括京九晚报‘走走团’活动。在刚刚结束的华商节拜谒仪式上,我们参演了代表浓厚商丘文化的《商祖颂》和《吉祥的玄鸟》,博得了到会客商的好评。10月30日‘林河杯’全国服饰大赛上表演的《旗袍风韵》也获得了奖项。”罗清华的话语中透出强烈的责任感。
说到文化交流,罗清华说:“旗袍文化,在国学大花园里只是一朵小花,需要学习、借鉴其他文化来壮大自己。为此,一方面,邀请书画、诗词、香道、围棋、红酒品鉴、太极养生等专家,到‘淑女课堂’授课;另一方面,走出去纵向学习,到郑州、北京等地与成功的旗袍会联谊,参加有关增强女性素养的培训班、论坛等,以求更高标准地提升我们协会的实力。去年秋季,我们到周口参加中原智慧女性高峰论坛,一方面向参会嘉宾们和省内其他地市的女性朋友学习,同时与她们有了广泛的交流。”
传承深厚的文化
采访中,罗清华打开手机,让记者看她和她的姐妹身着旗袍的照片。记者在赞赏这些奶奶辈的女性的同时,真的很敬佩罗清华的魅力,很想知道她以后的打算。罗清华微微一笑,自信地说:“身为女人,不能自甘脆弱,要自强、自立、自爱、自信、自尊,要修身养性,完美自我,贡献社会。旗袍协会,就是打造一个通往‘好女人’的渠道,我喜爱它,有责任推动它的强大,直到成长为一个文化产业,成为传承传播中华文化的平台。 ”
如何描绘商丘旗袍协会的发展蓝图呢?罗清华说:“一是发展会员,壮大队伍。现在我们的会员基本上是个人自愿加入,今后我们要致力于发展团体会员,动员一些有旗袍文化需求的企业参与进来,让旗袍文化与企业文化联姻,相互促进,实现共赢。二是力树形象,扩大影响。充实、壮大旗袍服装模特队,继续在公益活动中展示旗袍服饰美,联合北京、上海等地的旗袍协会,面向社会开展旗袍大赛,通过对旗袍的做工、式样和穿着者的气质、文化素养等多方面的评比,带动更多的女性走进旗袍文化。三是创办实体,形成产业。运用旗袍深厚的文化内涵,启动礼仪培训项目,让更多的模特‘知书达理’、形神兼修,不仅可以为女性朋友‘私人定制’旗袍,还要从鞋子、包、首饰到发型、妆容、形体进行‘个性打造’。四是以旗袍为主线,以文化为载体,融入商丘的地域文化景点,制作一部文化片《旗袍故事》,宣传商丘文化,推动商丘市的旅游文化产业发展,既弘扬传统文化,又发展文化产业。这就是我最美好的愿望。”
从罗清华的谈吐、气质和成就,到旗袍协会所走过的路程,记者深深地体会到,罗清华和她的姐妹们,用激情燃红了夕阳,用旗袍光大了文化,着实令人敬佩;同时记者也相信,有了她的那份执着,有了她的那种坚忍,罗清华的文化产业愿望,定会实现,并灿若春花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
”支持吧!
已获得0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