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埔经济概况

家乡区县: 梅州市大埔县

大埔是个山区县,过去守着资源、生态、人文宝藏过着苦日子。2003年以来,该县走开放路、念山水经、打优势牌、唱特色戏,精心实施“开放旺县、瓷工富县、农业稳县、人文兴县”发展思路,拉动县域经济快跑,短短的3年间实现了惊人“大变脸”。去年该县生产总值11年来首次实现两位数的增长,人均GDP和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在全省67个县(市)中的排名分别比2002年前移了10位和6位。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张德江在视察当地后认为,大埔的发展思路清晰,只要坚持抓、长期抓,大埔的发展充满希望。如今的大埔,“一纵二横十五出口”的交通网络、贯通南北连结3个中心镇和3个工业生产基地的经济大通道以及出境公路已接近收尾,梅漳高速公路建设正进行前期准备工作,此外,城乡电网、水利安全网和通信网络建设也得到全面发展。春风难度“万川”关已成为历史,一个新大埔正展现在世人面前。大埔陶瓷水电竹木成县域经济支柱大埔县积极实施“四个梅州”发展战略,围绕资源上工业,突出特色抓经济网站,走“瓷工富县”发展县域特色经济之路,取得良好的成效。去年,全县陶瓷和水电工业的产值分别占全县工业产值的33%、35%,两项税收合计近4000万元,成为县域特色经济支柱。 一是立足县内拥有5亿多吨的瓷土资源和陶瓷生产工艺、技术、产业等基础,实施“点土成金”工程。

首先在南部中心镇高陂镇,利用区位、交通、能源和产品集散市场的优势,兴建规划占地6000亩、首期开发1000亩的陶瓷工业园,配套建设桃源、光德两个工业小区,并以此为平台和载体进行推介招商,加快陶瓷产业的技术升级、革新、改造。据统计,到去年底止,高陂陶瓷工业园共引进投资项目22个,投资额24258万元,已动工兴建项目6个,投资额7600万元。其次是借助高陂镇被省政府确定为“陶瓷技术创新镇”这一契机,制订出台系列扶优扶强陶瓷产业的优惠政策,掀起新一轮陶瓷工业发展潮。去年全县新办陶瓷企业25家,有27家陶瓷企业实现增资扩产。去年,全县陶瓷销售收入3.5亿元,比增70.2%,税收2169万元,比增68.2%.是该县近10年来陶瓷销售、纳税增幅最大的一年。 二是立足丰富的水力资源,挖掘技改潜能,实施“以水生财”工程。去年,该县审批、上报立项小水电38宗,竣工投产电站5处7台装机1160千瓦;续建、在建和重建电站9处12台装机12800千瓦。到去年底止,全县水电装机207座333台103504千瓦。 同时,该县立足丰富的竹木资源,大力发展竹木深加工企业,去年又新上了国际象棋厂、牙签厂、家具厂等4家竹木深加工企业,全县竹木加工企业累计达到30多家,年产值近5000多万元。

大埔将市政建设与发展县域经济有机结合斥资两亿打造城市新名片 “街道变宽变美了,路灯更靓更亮了,楼房更高更多了。”在大埔县城湖寮,人们谈论最多的是某条路在扩宽,哪条街装上了漂亮了路灯,哪里新建了公园,哪里又有新楼房竣工。去年以来,大埔计划投资2亿元、已投入1亿多元打造城市新名片的做法初步取得成效,县城品位得到了提升,呈现出“一路灯、一街一景、一区一品”的特色,为该县打造五大品牌(即把大埔建设成为客家民居建筑大观园,客家名人风范教育基地,客家民俗风情博览馆,客家文化历史窗口,客家传统美食之都)奠定了坚定基础。 基于“建设城市就是打造未来”的构想,大埔县把城市建设摆上重要议程,超越常规,创新发展思路,做到“五个结合”,即把市政建设与发展县域经济、招商引资、旅游开发、防灾减灾工程、改善人居环境有机结合起来。在此基础上,立足长远,构建县城新框架。该县确定了县城向西部推进的发展方向,把县城定位为商住中心,重点发展房地产业和第三产业;把三河定位为次中心城市,作为县城的工业区和人文景区,抓好规划建设,带动西部的经济发展。

该县还确立了“控制老城区、发展新城区”的原则,以县城中心大街的建设带动新城区的开发。大埔县按照“高标准、高档次、高品位、高质量、高速度”的要求,在去年投入8000多万元,完成三河至县城17公里招商引资宣传一条街建设、西环路等五条三公里残旧街道改造、县城防洪堤建设和主城区街道绿化、美化、亮化工程的基础上,今年,该县着力抓好总投资1.2亿元的县城二街(中心大街、美食街)二园(西湖公园、双髻山森林公园)二路(西环路中段、文明路东段)建设。今年3月,该县投资300多万元把始建于清初的县城同仁路老街改造成步行“美食街”。“美食街”全长330米,有110多间店铺,全县18镇(场)每个镇(场)在这条街开办2至3间美食门市,门市聚集了各种客家地方小吃200多个品种。

计划投资7000万元的县城中心大街已于6月20日全线动工,预计年底完工。县城西湖公园也于6月3日动工,年底可建成开放。同时,该县以实施“绿满梅州”大行动为契机,重点抓好进城大道,以县城文化广场、虎山公园、西湖公园、滨江长廊为重点的娱乐休闲区、街道两旁花带为重点的城区景观,以绿色社区、绿色机关、绿色企业、绿色医院、绿色学校为重点的企事业单位,以居住小区、民居庭院为重点的城市居民区等县城五个层次的绿化、美化。为了提升县城品位,该县坚持建设和管理并重,着力抓好县城脏乱差的整治。在突出重点进行了一系列的市政建设基础上,积极培育亮点,以县城文化广场为中心,以灯光景物为特色,把文化广场装扮成一个新景点,以每条街道的灯光为依托,挂上2000多盏红灯笼,形成埔城亮丽美景。同时在环城大道中心圆盘、畹香大道口竖立起两座城雕,提升县城文化品位。

此外,加强城市管理,落实卫生责任制,针对群众反映较多的以路为市、占道经营等问题,组织政府职能部门进行集中整治。“道若纹枰楼接霞,花红树绿灯弄影。”这是人们对大埔这个万川古城变化最真切的体会。通过大规模、高规格的建设、改造、大埔古城面貌焕然一新,起到了多种效应,不仅改变了县城面貌,提升了城市品位,而且强化了城市功能,推进了城镇化进程。通过抓好县城的规划和建设,城区面积得到了有效扩张,同时带旺了第三产业,促进了经济发展,聚集提升了人气,推动了招商引资,加快了县域经济的发展。

文秀(2014-04-23)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