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震——漳州府历史上唯一的状元

家乡区县: 福建省长泰县

漳州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建郡一千三百多年。那么,漳州历史上究竟出过几个状元呢?答案只有一个,他就是明代时期的长泰人林震。

关于林震的传说不少,而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他“一笔化三千”,最终喜中状元的故事。如今,在林震的老家长泰县,已经着手准备做大状元故里的文章,准备在林震的墓区周边,修建一个状元公园,开发状元文化旅游。

当然,漳州历史上还有两位状元与漳州有不解之缘,他们分别是南宋状元萧国梁、明朝状元罗伦,他们都在漳州为官很长时间,萧国梁最后卒于漳州,也葬在漳州。本期探秘频道,就走进这几个与漳州有渊源的状元。

林震,字敦声,祖籍是长泰县,后移居县城。出身贫寒,自小志向高远,聪颖好学,明宣德五年状元及第,授翰林院修撰。居京八载,因素性淡泊明志,故急流勇退,还乡后谦恭自持,品性高洁。

据长泰县志载:永乐十八年庚子,长泰有8名秀才赴省参加乡试,行至县东南的朝天岭时,其中1人被老虎咬死,后7人全部中举,林震名列第六。宣德五年,他赴京参加二月春闱会试,中试贡士第十五名。同年三月十五日,在奉天门参加宣宗皇帝亲自主持的百名中试贡士的殿试。十七日揭榜,一甲状元为长泰林震,榜眼为建安龚锜,第三名探花为莆田林文。福建省囊括榜首前3名,闽中一科三鼎甲,轰动京都,震撼八闽,至今传为佳话。

相传宣德五年二月,林震到北京参加春闱会试。主考官是江西籍的左丞相杨士奇,他较看好江西贡士沈文求;而另一位主考官福建籍的右丞相杨荣,他则较看重福建贡士林震。两位丞相争执不休,互不相让。

双方后来同意在皇帝面前比试,由杨士奇出题,两位贡士比试谁能在最短时间内写完三千个字。杨士奇知道沈文求有绝技,能同时两手执笔快写,所以出此怪题。比试开始后,沈文求双手执笔疾书,林震和杨荣都惊呆了。后来杨荣用家乡话偷偷提醒林震。“上大人,孔乙己”。林震很快就想起年幼学写字时描红本上的语句:“上大人,孔乙己,化三千,七十士。”灵机一动,就写了“一笔化三千”五个字,抢先交了卷。

开封阅卷时,杨士奇急着说:“沈文求虽第二名交卷,但他三千字工整不漏,应为第一名。”杨荣接着说:“林震是第一名交卷,虽然五字,处事机警,该中第一名。”争辩不下,后交皇上殿试定断。

最后,皇帝将机智过人的林震定为新科状元,而没中状元的沈文求最后连榜眼也不要了。不过,这则典故正史里并无记载,它只是《大明忠义传》里载的故事而已。

从漳州市区驱车往北19公里,就是长泰县城,再往北驱车20多公里,就是枋洋镇的科山村,一进村口,映入眼帘的就是村口树立的一块巨石,巨石上雕着“状元故里科山村”。

“科山原本不叫科山,而是叫‘柯山’,因为我们村出了状元林震,后来才取‘科举’之意,把它改名为科山。”一位村民对记者说。

对于村里出了个状元,村民都很自豪,沿着小溪边的状元故里公园已在修建中,就连村里种出来的柑橘也被村民冠以“状元橘”而加以推广。

长泰县已着手准备做大状元故里的文章了,记者在长泰武安镇官山村康林山北麓山坳见到,已经修葺一新的林震墓,墓旁竖起了两块石碑,一块刻有与林震同年同科殿试的莆田籍探花郎林文为他撰写的墓志铭,一块刻有林震的生平简介,当地打算将状元墓周边区域开发成一个状元公园。

冬虫夏草(2014-04-23)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