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教育优先发展 加快推进向省级教育强县迈进
——访府谷教育局局长 郭兴林
“十一五”期间,我县投用教育资金累计达17.3亿元,并在全国率先实行15年免费教育;在全省率先实施寄宿制学生肉蛋奶补贴;创立了“教育基金会”,对优秀师生进行奖励,对贫困师生给予资助。这一系列的事实证明了县委政府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持续发展、科学发展的民本理念,倾心尽力提高教育水平,为经济社会发展增添无限后劲和潜力。近日,记者专访了县教育局局长郭兴林。
记 者:我县在“十一五”期间,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全县教育教学水平不断提高,取得了显著成绩,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郭兴林:一是惠民政策深入人心。在全省率先实行义务教育阶段“两免一补”、寄宿生“蛋奶”工程和高中阶段“三免两补”项目。全面实施十二年免费教育,累计落实各类免补资金1.8亿元,发放生源地助学贷款1362万元,资助大学生2297人次。有效解决了弱势群体“上学难、上学贵”的问题。二是亮点工程成绩显著。2006年,全面实施了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2007年开展了“两基”迎国检;2008年又在义务教育段农村寄宿制学校中实行了“肉蛋奶”工程;2009年顺利通过省政府“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合格县”和“双高普九”验收;2010年实施了教育信息化工程,十一五末远程教育网络覆盖面达到95%。三是队伍建设不断加强。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通过引进、招考、竞争上岗、全员培训、提升培训等措施,累计培养培训教师6000多人次,小学教师和高中教师学历全部达标,初中教师学历达标率96.7%,教师队伍知识结构不断优化,综合素质大幅提升。四是办学质量稳步提升。大力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推行课程改革,教学质量稳步提升,五年累计向全国各地高等院校输送二本以上大学生3291名。在此基础上,2011年高考成绩实现历史性突破,再创佳绩,二本上线人数达到890人,比去年增加41人,上线为32.4%,其中府中上线人数达790人,上线率为50%,拔尖考生成绩首次位居全市前列,夺得理科第一名、第二名、第八名,文科第七名的好成绩。2011年中考总均分名列全市第三。全县先后建成省级教育强镇5个、标准化学校1所,市级规范化学校5所、标准化高中1所,完成各级各类研究课题14个,为建设全省教育强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五是办学条件明显改善。稳步推进学校布点调整,积极实施标准化学校和“校舍安全”工程建设,等级危房全部排除;大力优化整合教育教学资源,全县中小学校由214所整合为97所,改扩建校舍1.6万平方米,校园面貌焕然一新。规划建设了二幼、四幼、五幼、府中新校区、职中新校区、特殊教育学校综合楼、四小和10所学校操场塑软化工程。不断提高现代教育装备水平,信息化教育走进课堂,实验教学全面普及,城乡教育教学条件明显改善。
记 者:我县在全国率先实施15年免费教育,请问是如何实施的?
郭兴林:“十一五”以来,我县县委、政府对教育工作高度重视,特别关注民生,实施许多惠民工程。具体说:2006年开始我县在九年义务教育段实行了“两免一补”(即免杂费、免课本费和补助寄宿生生活费)惠民政策;2009年,为高中段学生免除了学费,2010年春季开始,在高中段全面实行了 “三免两补”(即免学费、免杂费、免课本费和寄宿生生活补助、“蛋奶”补助)惠民政策,2010年开始全面实施十二年免费教育; 2011年秋期,我县在实施十二年免费教育的基础上,率先在全国实行“学前三年免费教育”,免费对象为凡在我县公、民办幼儿园就读的适龄儿童。补贴标准:公办幼儿园按照实有核定人数,县财政给每生每月补贴70元。民办幼儿园按照分级定类标准根据省政府《关于大力发展学前教育的意见》(陕政发〔2010〕51号)文件精神,对现有民办幼儿园按教育局全县幼儿园分级定类认定情况和物价局现有收费备案标准的80%分类别补贴。一级幼儿园每生每月补助256元,二级幼儿园每生每月补助240元,三级幼儿园每生每月补助208元,四级幼儿园每生每月补助176元。县政府积极鼓励和扶持民办幼儿园发展,采取监督、考核等措施,进一步规范办园行为、提高办园质量,同时,根据考核结果,对办园规模大、办园行为规范、保教质量较高的民办幼儿园通过以奖代补等形式给予适当奖励。
记 者:教育优先,师资是关键,请问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有什么打算,并是如何统筹安排县城和乡镇的教师队伍?
郭兴林: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一是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教育局一定要认真贯彻好《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全面实施好师德建设七项承诺;大力开展师德论坛活动,让教师通过学师德、写师德、讲师德、说师德来提高自己对职业道德的认识与反省;着力开展好“十查”活动(即查岗、查纪律、查落实、查廉洁、查奉献、查师风、查工作作风、查业务钻研、查违规行为、查工作责任心),重点解决教育核心问题,强化人员管理。二是加大“校本培训”力度,狠抓教师培训培养工作。按照《教师培训三年规划》有关要求,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多种方式,切实开展好教师培训培养工作,进一步完善学校校本研训机制与模式,积极组织全员参与的校本教研与校本培训,不断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与业务素养。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抓好班主任的培养培训工作,切实发挥班主任在全员育人中的主导作用。三是继续深化教育人事制度改革。要实施好教师聘任制、校内结构工资制和绩效工资考核,建立公开、透明、充满活力、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教师任用新机制,完善重能力、重实绩、重贡献的分配激励机制,以达到调整优化中小学教职工队伍的目标。各学校的岗位也要定期调整,实行动态管理。四是完善教师补充交流机制。继续吸引和选聘部分学科带头人、名优教师与师范类优秀毕业生来府从教,继续实施幼儿教师定向委培计划。今年,通过公开选考、面试等方式,招聘了150名幼儿教师,并及时组织到北京集中培训;另外,从今年高考毕业生中以高考成绩结合面试成绩的方式,择优选拔50名高考毕业生到有关院校培训学习,毕业后经考试录用,有效解决了幼儿教师短缺问题。同时,积极探索教师交流学习的方式与途径,推进城乡教师互动交流,不断推进教育均衡发展与教师业务能力的全面提高。五是采取以考促学的办法,提高教师整体水平。组织全县教师进行教育理论和专业知识考试,为下一步培养、培训和提高教师提供了重要方略。同时也达到了以考促学、以考提质的目的,起到了不断督促在职教师业务学习的效果。
如何统筹安排县城和乡镇的教师队伍:教育局严格按照各学校的编制分配教师,同时积极实施《教师交流调配制度》,农村学校交流调配到城区学校,要根据城区各学校学科教师需求确定交流调配名额,坚持在 “公正、公平、公开”原则的指导下,通过个人自愿、学校考核推荐、公开报名、统一考试的方式,交流调配到城区学校任教。如今年根据城区各学校学科教师需求确定了交流调配名额,通过学校考核推荐、公开报名、统一考试的方式,提拔了9名副校(园)长,选调了25名教师到城区教学,这种公平、透明、阳光的交流调配办法极大的调动了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和高度赞扬。此外,教育局规定原则上女45周岁以下、男50周岁以下的教师在同一所学校工作满6年都要进行交流调配,每年拟交流调配人数不低于应交流调配人数的10%。
记 者:“十二五”期间,我县将有哪些举措切实解决入园难、入学难的问题?同时,在高中教育、职业教育方面有哪些打算?
郭兴林: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也是我县教育快速发展的关键之年。县委、政府高度重视,坚持将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不断加大教育投入,办学条件得到显著改善。今年,投资6970万元新建的四幼、五幼于11初正式投入使用,农村13所幼儿园的改建工作全面完成,政府办园与社会力量办园相结合,有效解决了幼儿入园难的问题。但是,为了让老百姓进一步分享经济发展带来的新成果,享受更加优质的教育资源,彻底消除班额偏大的现象,我们结合县情,进行了科学的规划,到2012年年底,三幼、六幼和农村8所公办幼儿园将建成使用;到2013年城区再规划新建七幼、八幼、九幼三所公办幼儿园,届时将高标准实施学前三年教育。义务教育阶段,四小已经建成,即将投入使用;五小正在建设之中,六小、七小、四中正在规划之中。到2015年,全县义务教育实现基本均衡。
高中教育阶段,要加快新府中、新职中建设步伐,力争在2013年秋季投入使用。当然在搬迁前有许多工作要做,但最根本的是要加大教师队伍,特别是职业中学“双师型”队伍建设的力度,倾心实施名师、名校工程,推动普通高中特色化、多样化发展,做好初中毕业生的宣传引导工作,鼓励他们报考职业中学,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合理设置相关专业,扩大职业教育规模。要通过创新教育管理机制,努力促进学校内涵发展,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力争实现普高与职高协调发展的良好格局,切实办好人民满意教育。
记 者:结合本职工作,你是如何看待府谷精神的?
郭兴林:从“府谷现象”到“府谷模式”再到“府谷精神”,仔细考究其时代内涵与精神实质,彰显的是一种“帮贫救困、和舟共济”的博爱精神,更是一种大爱无疆的人道主义精神。我们府谷教育人也一直践行并丰富着这种精神,特别是今年全县第十七次党代会和教育工作会胜利召开以后,广大教育工作者正以崭新的姿态、全新的面貌投身于教育事业,以“培养人、发展人、成就人”为已任,发扬“白加黑、五加二”的奉献精神,兢兢业业,全身心地教书育人。我相信,以“创新、奉献、发展”为核心的府谷精神必将激励着我们奋力前行,我们将以更加饱满的工作热情,更加昂扬的精神风貌,积极工作,为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更多的有用人才,为构建和谐、幸福新府谷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