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五岁的时候妈妈带我去张飞庙上香,早上七点便在江边上等候,那一艘艘客船慢悠悠地荡漾在平静的长江上,划出一道道水绿色的波纹。候船的人慢慢地开始聚集,来了一拨又走了一拨。十一月的天气格外的冷,江边上的风一阵一阵地从对岸飞到此岸。终于到我们上船了,船上满满地装着二三十人,船开始启动了,伴随着嘟嘟的声音,飞快地在水面上划出一道线来,两岸的距离并不远,但小船似乎走得特别慢,周围的风景我已记不清了,唯有那一波一波甩到身后的水纹依旧荡漾在我的记忆里。
云阳县长江横截为南北两部分,长期以来,县内南北两岸的居民过江,都得乘坐渡轮。渡船载着客车、货车、建材、生活用品和农用物资在长江两岸往来穿梭,严重制约了云阳经济文化的发展。
在大桥通车前,轮渡每天6点半开始工作,到晚上7点半收工,最多时一天要运送600车次的车辆过江。大桥通车后,轮渡也就停止使用。
云阳长江大桥连通重庆市重要省道开利路(开县至利川),成为云阳及渝东片区参与全国经济大循环的重要交通枢纽,也结束了千百年来以船摆渡人和车辆过江的历史。
之后慢慢长大,生活着的小城也在变化着,长江大桥于2002年11月6日开工建设,2005年9月28日建成通车。云阳长江大桥是三峡工程二期蓄水前重庆开建的最后一桥。全桥长1278.6米,主桥长637米,引桥长为641.6米。大桥按照双向四车道设计,总投资1.84亿元,其中国家无偿下拨资金6000万元,重庆高等级公路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出资1.24亿元,比蓄水后再建节约了资金上亿元。
云阳长江大桥横跨 三峡库区腹心,打通了开(县)利(川)路融会108国道的瓶颈,是渝东南北循环经济圈“陆上大通道”的关键工程之一,对促进南北两岸的经济发展、拓展 移民安置空间、拉开城市发展格局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峡工程开工以来,库区已逐渐成为桥梁之都,一座座风格各异、类型不同的桥梁飞架南北,结束了过去交通不便的历史。按目前所建成的长江大桥测算,三峡河道由过去的600多公里无大桥变为现在的平均每隔70公里就有一座过江大桥。
能力秀网站主页:http://wm23.cn/1240920316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