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萱(约1553~1636),,一作(1557~1641)
明著名目录学家、藏书家、书法家。字孟奇,号九岳山人、青真居士,别号西园。博罗(今广东惠州)人。万历十年(1582)举人,授殿阁中书,历官户部郎中,官至平越知府。万历末,迁内阁敕房办事、中书舍人。曾参与编修国史,入侍经筵,得窥秘阁藏书,熟于典故,周见博闻。万历三十九年罢归后,积二十余年辑成《西园闻见录》一书,凡一百零七卷。上起洪武,下迄万历。分为三编:内编以表德行,专重行谊;外编记载政事,依官为次,自内阁、宰相、六部、台谏以至外官内臣,分众事而归隶之;方伎、鬼神、灾祥等无所归属者,则为杂编。书中节录的大量奏疏多出邸报,史料价值较高,有助于研究明代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以及职官制度之演变。其中兵事部分多达三十二卷,对建州女真记载尤详。该书据崇祯五年间曾选刻内编、外编、杂编各二卷,但今未见传本。工绘画,精鉴赏,与王世贞、王穉登、董其昌等交往切磋,以画论著称。
好学博识,通经史,工书法,草、篆、隶各体均工。在目录学方面的成绩是在万历三十三年(1605),由他校理内阁藏书时,所撰《新定内阁藏书目录》8卷。以圣制、典制二部居首,然后于经、史、子、集四部之外,增至类录、金石、图经、乐律、宋学、理学、奏疏、传记、技艺、志乘、杂部等。各书略注撰人姓名,并间有解题,稍胜于《文渊阁书目》。学识渊博,对天文地理、阴阳、兵农礼乐、玄乘韬略等无不浏览。精于鉴藏,嗜藏书,搜书不以余力,数十年收藏宏富,图书达万卷以上。如宋李时行、元王蒙、明唐寅、钱叔宝等名人画,皆为其所有。晚年他弃官归里,退隐故乡,于县城附近榕溪之西筑“西园”,以读书、藏书、校书、著述为乐。在西园中他分专类辟藏书室,设有“论世斋”、“汇史楼”、“黛玉轩”、“函雅楼”、“癖古斋”等多处专室储书与书画。刻印古籍较精,如刻印的宁献王朱权《太和正音谱》等,传本稀见。刻印宋人张君房、李焘、戴侗、赵希鹄、元代顾瑛等人著作多种。著有《秘阁藏书录》、《东坡寓惠集》、《西园闻见录》、《西园画评》及《疑曜》、《汇雅》、《西园集》等。其有未刻者20余种。[1]
明万历壬午(1582年)举于乡,由中书舍人官至户部郎中。先是万历戊戌(1598年)任职中书省,得窥秘阁藏书,后于戊申(1608年)徒官户部,分司吴关。至万历年辛亥(1611年)罢归,年届六旬矣。此后居家二十五年卒,享年84岁。张萱见闻博洽,著作丰富,据晚年所撰《疑耀新序》云,除《汇雅》、《疑耀》外,还有“《西园汇经》一百二十卷、《西园汇史》二百卷、《西园史馀》二百卷、《西园类林》五百卷、《西园闻见录》一百二十卷、《西园古文》六卷、《西园古韵》十卷”,凡千馀卷。他撰此序时,年已七十有六,因为《疑耀》已被“盗版”冠以李贽之名印行,所以他说:“余之书行世,而名氏幸留者,《汇雅》而已。”至于其他著作,则待“异日有好事者,尽以诸书灾木”。可见张萱著作繁多,在他耄耋之年,大部未曾付梓。《明史志》所载,惟《汇雅》前编二十卷、后编二十卷、《西园闻见录》一百六卷。阮元《广东通志》所载,亦惟《汇雅》初编二十卷、续编二十八卷、《西园闻见录》钞本一百八卷、《疑耀》七卷,《西园汇史》一百六卷则著录“未见”。又著录“萱尚有《秘阁藏书录》四卷”。
《汇雅》与《疑耀》同时收入《四库全书》。《汇雅》属于字书,列“经部”“小学类”,《四库全书提要》云:“此书每篇皆列《尔雅》,次以《小尔雅》、《广雅》、《方言》之属,下载注疏,附以萱所自释,亦颇有发明。
张萱治学留心训诂,颇有发明,然失诸稳当,故《四库》收《汇雅》,存目而不存书。
《西园闻见录》一百八卷,据作者自序,得知此书自戊戌(159877)修撰,历8年之久,至戊申(1608年)年书成,不幸而遭火灾焚毁,晚年乃补撰而成。是书分内编、外编、杂编,各分子目,每目分“前言”、“往行”二类。起自洪武,迄于万历,凡二百余年,所录有补于治明史史学者。
张萱著作存于《四库》者惟《疑耀》一书,属“子部”杂家类。《疑耀》原有二十七卷,万历戊戌(1608年)仅梓行七卷,颇行于世。(据毛庆耆《明代岭南学者张萱及其<疑耀>》一文)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