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历史名人--邓承修

家乡区县: 惠州市惠城区

      邓承修(1841--1892年),字伯讷,一字铁香,归善(今广东惠阳)人,清道光二十一年生,光绪十八年八月二十八日在家中病逝,年仅有五十二岁。咸丰十一年(1861年)举人。同治二年(1863年)官为援例捐郎中签分刑部,1869年补刑部四川司郎中,同治十二年(1873年)授浙江道监察御史,1874年充会试稽察磨勘官,内阁中书、八旗教习监试官。光绪二年(1876年),为河南道监察御史,转掌云南道监察御史。光绪十一年(1885年),官至鸿胪寺正卿等职,还在总理衙门参与外交机要工作。曾与翰林梁鼎芬友好问游,梁赠邓诗曰:“直声霞天下,贞肃出天性。”在位时以大胆谏言,弹劾不避权贵见称,有“铁面御史”之名,著有《语冰阁奏疏》。长于书法,张学华称其“书法瘦硬,独标一格。论者谓其集南北碑于一炉溶治,吾细心玩味,觉其得力处,仍在平原”,并谓“书贵瘦硬方通神一语,纵观近代书家,惟铁香与墨卿,最得神解”;简又文则评其“书法劲秀,潜气内敛。”

     邓承修任御史时,刚直不阿,不畏权贵,敢于进谏,痛陈利弊,揭露贪官污吏,因而有“铁笔御史”之称。他从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至光绪十一年(1885年)任职内,前后十二年间,向皇帝的重要奏疏有十六琉之多,弹劾前两广总督刘坤一、广州知府冯端本、高州知府钟秀茂、茂名知县王之澍及山西布政使的贪官污吏。甚至连李鸿章这样的权贵,邓承修亦疾恶如仇,敢于揭露他的投降卖国的行径,均能宣言不隐,直声震天下。后来,惠州籍知名人士李煦寰(原国民党余汉谋的中将政治部主任),对其亲朋说:“他一生中结他影响最大,印象最深的有两个人:一是国父孙中山先生,十分伟大,一生不计较个人的得失,一心一意为着国家,为着民族,是少有的;另一个是邓承修,一生为人正直,不阿附权贵,我对他非常钦佩。”

     惠州西湖是广东著名风景区之一。自宋代苏东坡谪居惠州后,所谓“东坡到处有西湖”,西湖名扬遐迩。但在清嘉庆以后,西湖被蚕食强占,面积缩小,风景湮没。当时掌云南道监察御史的邓承修,回到家乡,睹此情此景,心感不安。为了保护和建设西沏,他于光绪六年(1880年)九月十日,以惠州西湖不仅事关名胜,尤关地方险要,于是以郡城险要为辞,奏请濬湖,乞饬督抚筹款疏濬,严禁开垦。并提出一面清理占筑沿湖田扩归还湖,可用之田,课租作为管理费。奏准后没濬湖局于花墩上(即百花洲),当时挖深西湖二三尺。民国六年(1917年),钟鼎基、张友仁先生管理西湖,为邓御史立碑纪念。碑正面为“邓鸿胪濬湖纪念碑”,碑背后刻爱国诗人丘逢甲七绝一首:“亭亭桂影树扶琉,何处投竿许老渔。留得濬湖遗疏在,花洲合祀邓鸿胪。”款书“丘仓海留题。”“黄绍裘书石。”碑东面书“光绪乡先生邓铁香先生,奏濬湖,至今人思其德。”

Sam(2014-12-02)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