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隶属于茌平县,这个县虽然面积不大,但风土人情多姿多彩,人好景好各种好就是对它最美的诠释。
春节是一年中最隆重的节日了,这也是我童年记忆中最深的印象。每当节日来临时,妈妈总会忙的不可开交,炸年货、做年糕、为家人添置新衣,还要负责大扫除,而爸爸总是在一旁闲玩,顶多贴个对联就是交给他最大的重任了,孩子也帮不上什么忙只会添乱,所以每到过年我家就是妈妈最劳累的时候了。贴春联、包水饺、放鞭炮、守岁、吃年夜饭这已成为过年的标志,虽然每年都重复没有什么新花样,可是我们还是玩的很开心。
我们这儿的年是很讲究的,过了腊月说话就要注意了,不能说此不吉利的话,因为老人都很忌讳。真正的年未应该是从腊八开始的吧,说“喝了腊八粥就把年来数”,腊八要喝粥,据说是八种粮食的粥,具体是那些食材还真不记得了。下面具体看一下春节风俗吧。
1、清洁大扫除
一般进入12月中旬,只要有好天气,人们就开始打扫。不仅把家里上上下下全打扫,还把所有的东西全清洗一次。预示新年新气象,一切都会有新的开始。但是到了正月初一到初四这四天里,是不能清扫。说扫的话会把财气和运气扫走的。要等初四开了年后才能扫。
2、拜神与祭祖
在我的家乡,过年应该要从腊月二十三(俗称小年夜)说起。“二十三,糖瓜儿粘”,说的即是腊月二十三那天,灶王爷会升天分报人们在人间一年里所表现的情况。人们要祭灶,麦芽糖以及酒必不成少,酒是为让灶王爷喝得晕头转向,麦芽糖甜而粘,灶君嘴吃甜后就会在天帝面前说我们的好话,来年就会有一个好兆头。除了祭灶还会祭祖,既是对于祖先一个悼怀,也祈望祖先保佑我们身体健康,工作顺利,心想事成。纳闷的是,在老公家过年只有男的去祭拜,女的都不去。不像我娘家,都是等齐所有同一个祠堂下的子孙,不管男女老少全都聚集在一起了才祭拜,那才有意思,够热闹!
3、贴对联
记得小的时候问过父母“为什么过年要贴对联呢”。爸爸就跟我们讲了一个故事:(据民间相传:“年”原是旷古时代的一种怪兽,每届寒冬将尽新春到临之际,便四出噬人。古报酬防御“年”的掠食,便堆积在一起,燃起营火,投入竹子使其爆裂出巨响,把“年”吓跑。既然“年”怕火光、爆响。于是人们每逢大年节便贴红对联、燃放爆竹)。贴对联在大年初一那天。
4、年夜饭
“团年饭”又称“年夜饭”。这一顿可丰富了。要做八道菜,预示来年会发发发……。其中有鱼(年年有余)、寿面(长长寿寿)、鸡、鸭、肉……。吃过饭一家人就在一起做汤圆(表示团团圆圆)和年糕(步步高升)。小孩子们就去放烟花。“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那一晚我们都有要超过十二点才能睡。要“守年岁”!家人团聚,欢聚一堂,看春晚或唱歌。共叙亲情辞旧迎新,寄托了人们对未来岁岁的美好指望。
5、恭贺拜大年
大年初一那天,我们都要穿上新衣服。吃过汤圆,放过“开门炮”后便走亲访友,彼此拜年,恭祝年年大吉大利。“拜年”顺序是:先拜六合,次拜祖宗,再拜高堂,然后出门拜亲朋好友。初二拜岳家、初三拜亲戚,一直拜到正月十五,过元宵节后这年才算拜完了。而且这段时间里,说话可要特别小心,不能说不吉利的话,即使是说漏了嘴,也要马上认错并说上祝愿的话。
6、压岁钱祈福过年时晚辈给长辈拜年,长辈要将事前备好的“压岁钱”赐赉晚辈,寄意“压岁祈福”。听老人们说“压岁钱”能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故又称“压祟钱”。晚辈获得“压岁钱”即可平安渡过新岁。压岁钱可在晚辈拜年后当众赐给,亦可在大年节夜孩子入睡时,由家长愉偷地放在孩子的寝具下面。可以收“压岁钱”这种优越只有未结婚的人可以得到,结了婚的人就只有给“压岁钱”的份了。
元宵节。元宵节到时孩子们也快到开学的日子了,父母总是希望孩子登高,所以这天父母会把提前放置的年糕那给孩子吃。在这一天吃汤圆也是必不可少的,汤圆团团圆圆意味着人们对未来的美好期待,从这一天人们就开始,走出家门开始一年的劳作。
。。。。。。
还有很多类似的民俗,看过后你就会总结出:民俗来自民间的积累,农村是精华之所在。
我的能力秀个人主页:http://abc.wm23.com/lx20140305
我的微博:http://weibo.com/u/3900569045
我的新浪博客地址:http://blog.sina.com.cn/u/3900569045
我的梧桐子家乡地址:http://www.wutongzi.com/kan/shandong/chiping.html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