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海小吃

家乡区县: 汕头市澄海区

薄壳米

地处南海之滨的澄海盐灶,自古生产加工一种潮汕独特海味--薄壳米,颗粒鲜红,肉质肥嫩,色香诱人,味美可口,营养丰富。饱享过盐灶薄壳米的海内外食家都赞美不绝。

薄壳,又名海(虫间),学名寻氏肌蛤,因壳薄故而称为薄壳,属贝类海产品,生长繁殖在浅海湾的滩涂中,有野生的和人工放养的,常成片粘连在一起,用足丝粘附在泥沙石上。渔民们采捞后,经加工脱壳煮熟,捞取其肥嫩肉块而俗称薄壳米。因盐灶人世代相传盛产而远近驰名,故有“盐灶薄壳米”的美称,也是南国海滨独特的海鲜美食。特别深受世人所喜爱。

古往今来,盐灶人对薄壳的野生捕捞,人工养殖,采捞加工和煮熟脱壳有悠久历史,积累和改革了熟练的潜水采捞技术和加工工艺操作方法。加工薄壳米一般要经“脱磴”、“浸漂”、“煮沸”、“捞米”、“装篓”等几道工序,每100斤鲜薄壳经“大炉锅”(大鼎)加热煮熟后,用笊篱(工具)捞上后加入食盐水,并滤去水分,就制成肥嫩可口的海鲜美味--薄壳米。每100斤鲜薄壳可加工出10公斤左右的薄壳米,然后分装成一篓一篓即成为成品运往南粤各地上市销售,丰富了千家万户的“菜篮子”。

盐灶薄壳米美食方法殊多,食家如有机会光临盐灶,可将刚捞起未加盐水的薄壳米拌入熟猪朥(猪油脂)和白砂糖,再拌添点芝麻油和青芫荽,入口美味无比。也可用薄壳米与薯粉(地瓜粉)均匀搅拌,用煎盘旺火煎烙成“薄壳米烙”,当煎至上下两片都俱熟之时,再铺洒入鸡(鸭)蛋,烙至香黄盛于盘上,端上筵席,表皮香酥,肉质爽嫩,别具风味,诱人馋涎。用鲜嫩韭菜花与薄壳米一起热火油炒成菜,味道也鲜美可口。潮汕人家早餐喜爱将薄壳米蘸普宁豆酱辣作为小菜配吃白米粥,更加美味,增进食欲。

樟林鼠曲粿

从春节至元宵期间,澄人家家户户都要制作各种粿品。其中最有名的要数鼠曲粿。澄海的鼠曲粿以樟林所产最为有名。它是用野生鼠曲(又名鼠耳草,中药称白头翁)的芯叶,入锅熬煮,沥去涩水之后,放入石臼舂烂。再以糯米粉掺和揉制成糕皮。接着再将糕皮分成小块,捏成圆饼,里面包上馅料,有甜、咸、双烹几种。甜馅为乌豆沙或绿豆沙;咸馅是用糯米饭加上香菇、虾米、肉丁等料混为一体;双烹则是一半为甜一半为咸。包制后,放入木模压印,垫在蕉叶上入蒸笼蒸熟。吃时可再蒸热或油煎,入口有软香、甜润之感,别具风味。因鼠曲草可治肠胃病,故鼠曲粿可算是药膳食品,备受青睐。

无米粿

“无米果”不含大米成分。它的果皮用茨粉加工后做成,馅有咸、甜两种。咸的通常用切得很细的笋丝或芋粒为馅;甜的馅则一般采用豆沙或芋泥。皮薄而透明,从外面就可以看见里面的馅是什么质量。“无米粿”圆而似饼,小巧玲珑。在樟林中山路一带,有专卖“无米粿”的摊档。人未走近,已闻果香,只见摊主在平底的鼎里将“无米粿”煎得吱吱发响,教人无法抗拒它的诱惑。

小哥(2014-12-03)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