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传记七

家乡区县: 沈丘县

四、“槐树”与“坊”之辨析

《沈丘考》一文对槐坊的由来如此注解:“槐店又叫槐坊店,据传因西门外蔡河边一颗古槐而得名”。这当然可定为一说,因她属于传说。《河南日报》在中州名镇专栏《槐店溯源》一文中讲,其由来是“根据汉朝栽种的一颗老槐树,取名“槐坊”,这种说法让人感到有臆造之嫌。其一,明宣德三年以前,项城治所称秣陵镇,源于旧秣陵县。汉代至明代项城地名沿革已有史志定论,并无“槐坊”一名。其二,沈丘历史上是水患多发区,以“善淤善决善徙”闻名的黄河,元朝曾有20多年任其泛滥,致使河南大片土地沦为沼泽,人烟绝迹。县志资料:“元至二十七年
(1290),黄泛为害境内尤重,陈、颖二州大被其害”。“明洪武三十一年(1393)黄河南徙,旧城(今槐店)塌于水,民舍冲没殆尽”。“明宣德三年(1428),黄河决,旧县(今槐店)城廓民庐冲塌殆尽,县治迁殄寇镇”⑦。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6月16日,黄河自开封决口,入颖水,在张湾(今沈丘县城利民街)漫溢,逃亡者众⑧。仅明、清两代,黄河南泛达83次,其中明代47次,清代36次。在城陷河坍之时,要保住那颗汉朝的古槐或是蔡河河边的老槐树是不大可能的事。依此确证,槐坊与汉代及蔡河河边的槐树是扯不到一起的。

张慧慧(2014-12-03)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