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故事:温县一中是这样“炼”成的
写在开篇的话:
同智者交流,总能给人以启迪。这是我一直以来喜欢与朱瑞晨交流的唯一理由。当然,还有与他交流的那份轻松与惬意。
但朱瑞晨却谦逊地称,自己不过在讲一些身边的很有意思的小故事小做法,谈不上经验。的确,那些在别人看来,很焦虑很困顿的“管理与发展”问题,他却如讲故事般娓娓道来,比喻生动而贴切。而且,他“讲故事”的表情很丰富,有着与年纪颇不相符的“顽皮”,像个孩子般,快乐而陶醉。
只有在聊到一中的师生时,才你让感受到,面前坐着的,是温县第一高级中学的一校之长。他说,每当看到老师们日夜奔波、敬业爱岗的身影,看到学子们寒窗苦读后迎来金榜题名的快乐,都会感到一种责任与压力,一种欣慰与自豪。他很感恩,所以,只能更努力。
此时,他的表情变得很认真很真诚。
我想,如果要用一个词汇来表述那一幅眼镜后面的变幻神采,我想,应该只一个字最贴切:“爱”!
对事业的爱,对师生的爱!
笔者也试图模拟他的语调与风格,用一种讲故事的方式,讲述这所名校背后的那些小秘诀、小故事,希望能与大家分享。
“学习像垒城墙,打好根基,这样,才能让大部队都跟上去!”
--朱瑞晨
温县一中作为河南省首批示范性普通高中,不仅跻身全省教育的前列,更是温县很多学生家长眼中首选的名校、学子冲刺的目标,每到招生时节,人们都想方设法向名校挤。这些认可与荣耀背后,也给温县一中带来了重重压力。因为录取的学生不可能都是尖子生,学生“良莠不齐”成了不争的事实,也成了温县一中人最焦虑、最棘手的难题。
如何确保每一位进入温县一中的学生“人人成才”,在教育竞争持续高温的大环境下确保学校高升学率,温县一中人一直在探索,且已经取得了明显成效。近年来持续的高升学率便是最好的说明:
2011年高考,该校本科以上过线共895人,其中术科生本科过线95人,且理科包揽全市前五名,全市文科前五名中有两名,北大、清华向该校伸出橄榄枝;
尤其是2012年,在09级学生人数骤减、18个教学班减为16个教学班,成绩居全县前200名的尖子生流失一半的“极其恶劣”情况下,温县一中竟然再造巅峰奇迹,本科以上过线750人,其中体音美双过线215人!
“走进温县一中,人人能成才”,这句宣传语早已成为深得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广泛认可的事实。
对此,朱瑞晨有自己的对策和密而不宣的“绝招”:
他对全体师生提出:“抓住了高一,就抓住了高中;抓住了高二,就抓住了高考;抓住了高三,就抓住了人生”。在他看来,学习像垒城墙,必须根基牢。
绝招一:课堂知识点周周清。
为了打牢基础,朱瑞晨说,老师们可谓下了苦功、真功。学校推出了“周周清”,一方面要求各班级以小组为单位,每个人对小组成员肩负“连带责任”,督促大家互相监督,共同进步;一方面要求任课老师每周根据本周学习内容出两套选择题试卷。课本例题、同步训练题等中等以下难度的选择题试卷可谓囊括了本周所有教学重点。周末夜里7:40分至9:40分,学校雷打不动对学生进行考试。对学生考试情况,任课教师以人与人、组与组、班与班为单位,分别进行分析点评,最终确保每一名学生都能扎实地掌握课堂教学知识。
每个月进行四次各科综合考试,厚厚的试卷装订成册,便成为学生们最好的“自编同步考题”,省下了资料费。而且,更重要的是,一张考题一块砖,为高一学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学校还对高二、高三教学因地制宜,通过每周定期召开教师会、学科组教师碰头会、备课组长会、全体班主任例会等,全面了解一周工作。各学级循序渐进,使学生们时刻保持最佳状态,全身心投入学习。
绝招二:学生评教师试卷优差。
更有趣的是,为了避免教师为学生出考题照搬资料,敷衍了事,学校还拿出“杀手锏”:由学生对教师所出考卷进行“综合评价”,按好评率对试卷进行优差排名。优秀考卷,由学校对老师进行奖励,差评试卷,学校提出批评。
这种由朱瑞晨等人自创、被老师们调侃为“又狠又辣”的“学生评教师试卷法”带来的却是丰厚的回报:在市里每年统考中,评卷成绩总是名列前茅的化学组每次都能考出高分,而且高考中,化学成绩也明显高于其他地区的学校。
绝招三:既培优育强,又“因人制宜”。
温县一中一方面要求教师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一方面本着学生全面发展的理念,既啄璞磨玉,又加强贫学生培养。
在培育尖子学生方面,学校对成绩特别拔尖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鼓励学生向名牌学校冲刺,实行科任教师承包责任制,加强对希望生弱科的辅导,做到补态度、补方法、补知识,平时多谈心、练习多面性。
对学困生等不同类型的学生,教师对其进行信心教育,实行跟踪教育、动态培养,提出“让优生更优、让‘中间生’充满斗志、让‘踩线生’绝不放弃,让术科生双过线”的目标。针对不同的学生成绩状况,各年级教师安排专职教师加强各类术科生的培养,尤其发挥太极拳发源地的优势,业余加强太极拳培训,使一大批术科生走进理想大学。2012年,体音美双过线人数增至215人!
“师生同参加考试,学生、学校分别对老师综合评价,南郭先生在温县一中根本没有立足之地!” --朱瑞晨
校长每周到课堂听3节课、任课教师互相听课、学生同老师统一参加考试,这些在温县一中早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近年来,学校还推出了“老师星级评价”等一系列新机制。
用老师们的话说:学校“整老师”的新鲜法儿越来越多,但大家的干劲也越来越足,为什么?因为干得好,有待遇有回报更有面子,何乐而不为?
用朱瑞晨的话说:学生走进温县一中,家长就把孩子的前途与未来寄托在老师身上,教师没有过硬的素质、没有敬业爱岗的动力,谈何对孩子负责?所以,必须创新用人机制,竞争机制,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让滥竽充数的南郭先生无立足之地!
鲜招一:学生教师同考试。
该校成立了常规管理考核领导小组,实行“师生同考”制。教师不仅要和学生一起参加月考,还要参加期中、期末考试。考试后,学校对教师成绩进行综合排名,成绩优异者给予奖励,成绩差者写出质量分析,找问题,查原因,及时查漏补缺。此制度一出台,无形中提升了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尤其使青年教师形成了浓厚的学习氛围。
鲜招二:学生对教师进行满意度评价。
在温县一中,老师干得好不好,不仅学校说了算,学生也可以自己给任课老师“点评”。每个月,学生都可以以无记名投票的方式,进行自己对任课老师的满意度评价。而优秀老师、优秀班主任的评选,学生的“满意度评价”也是其中一项重要标准。
对于学生的满意度评价,学校每月结合任课教师日常工作、管理情况等,对教师进行综合排名,每个年级60名教师,名次靠前者学校给予表彰,对于排名倒数者,实行诫勉谈话,连续排名靠后者,无论你是资深高教还是年轻教师,一律给予劝退。
有效的激励机制,使教师工作动力十足,自我约束的能力大大提高,也无形中促进了师生和谐。
鲜招三:教师享受“星级”待遇。
一个学校几百名教师,老中青都有,从业观点更是各不相同。
年纪稍大者,认为“车到站、船到岸”,想安稳轻松地支差到退休;年轻人认为学校各项工作多,当班主任劳力又费力,谁也不想揽这个差事;评上高级职称,认为已经功成名就,就原地踏步,不思进取……如何能破解这些思想,做到“海纳百川”,让大家积极而为?朱瑞晨说,学校的“星级评价”等激励机制的出台,问题迎刃而解。
温县一中除了进行学生满意度评价以外,还开展了“星级评价”“发展性评价”等一系列评价制度,每月对教师进行一考核,把考核成绩系统化,并与晋级评优相挂钩。其中,教师“星级评价”内容林林总总,包括八个方面。教师如果能评上八颗星者,学校将给予其副校长待遇,且这种待遇退休后仍能继续享受。
给面子给票子给待遇,此政策一出台,教师积极性更是空前高涨。人人争当班主任,踊跃报名年级长。
对此,由学校中层以上领导作为评判员,根据竞职演讲情况等,确定班主任,年级长,制定统一补助标准及资金标准。如果在综合评价中,表现优秀的班主任及年级长,学校及时发放现金进行奖励。年级长实行年级负责制,视其所在年级尖子生学习成绩、在全市统考中排名情况等,发放相应的奖金。
机制迸发活力。如今,从普通教师到年级长、教研主任,人人有压力,人人有动力。因为,为人师表,谁愿意滥竽充数,成为让人人耻笑的南郭先生呢?!
“每周五召开教师校委会,一事一议 一 评,大家争争吵吵,最终吵出一套最佳方案,争得心顺气顺干劲足!”
--朱瑞晨
朱瑞晨深谙“和而不同”之道,在学校管理上始终遵循“以人为本”,把民主当成了“和谐共处、合力倍增”的法宝。
法宝一:学校制度教师订。
近年来,该校由教职工共同参与,群策群力,集思广益,在充分酝酿讨论的基础上,相继建立健全了《教师考勤制度》、《教师综合评估制度》、《教学过程评价制度》、《班主任工作制度》、《师生同考制度》、《目标量化管理制度》等等。
正常的管理制度之外,总有一些林林总总、性质不一的问题要解决。众说纷纭,众口难调怎么办?
法宝二:校委会合众人之私以成一人之公。
每周五下午,朱瑞晨亲自参加“校委会”,会议热闹异常,主要内容是“争吵”:把问题摆上桌面,争出一套最佳方案。
会上,一人一个笔记本,先由大家各自列出这周要解决的问题事项,然后再列出下一周学校及个人要开展哪些工作。然后,就问题解决方案各抒已见,就下一周要开展的工作情况合理分工。
这不,有人提出本周“争吵议题”:向上级推荐优秀教师的方法不对头。
为什么?因为以往学校校委会向上级推选先进教师名额,都是将学校平常评选出的前二十名优秀教师列为后备名单,然后由校委会每人投一票。谁没有个“闺中好友”或“铁杆死党”呢?!结果,人人投票,名单不一,最终也没有评出人人满意的五个名额。
这个问题怎么解决,校委会上,你一言,我一语,讨论得不亦乐乎。最终,朱瑞晨结合大家意见,运用数学的“率”,一解难题:让每个校委会成员选出心中的七个名额,从每个人的七个名额中,选出人人满意、投票率高的那五位,这下子,人人都满意的名单不就“出炉”了!
大家众口一词:这个方案好!后来,向上级推荐优秀教师就一直沿用此方案,且人人满意。
朱瑞晨说:你看,人人都有话语权,人人都讲民主。争来吵去,“合众人之私以成一人之公”,大家的私心得到满足,才可能最终成就大理想。大家自己选定的解题方案,自然都心顺气顺干劲足!
虽然是数学教师出身,但朱瑞晨却幽默地称:温县一中的师生都争当“3G”人才!
这个比喻新鲜之至又让人迷惑不已。朱瑞晨笑着解释说:3G是三个英文字母的缩写,代表师生要追求的三种境界:分别为:good,gave,game。
--good,优秀。师生共同追求进步,使自己不断成长,变得更优秀。
--gave,给予。师生都要试着学会给予,互相为对方着想,才能拥有健康的人格,获取美好的未来。
--game,游戏。老师不能对学生严厉刻板,学生要学会与老师建立朋友般的关系,师生开心互动,才能和谐相处。
“师生有了‘3G’境界,自己便总是觉得工作是件很快乐,很有意思的事情,你会深陷其中,乐在其中!”
听着朱瑞晨笑侃所谓的这些“小故事,小技巧”,笔者心中才渐渐明白:这所众人心中的名校,就是这样“炼”成的!
今天的温县一中,2013届新生又搬迁至新校区,这些来自四面八方,怀揣同一个梦想的学子们来到这里,又开始了崭新的校园生活。唯愿这些“小故事、小妙招”受惠于更多的学子,让温县一中在教育教学上展示更大作为,创造名校未来的大辉煌!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