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康吴广塔

家乡区县: 太康县

 

  夏朝时期,夏王太康迁都,迁都之处故称阳夏;其死后又葬在此地,人们因之又称阳夏为太康,秦王嬴政二十三年(前224年)始建阳夏县,隋文帝开皇七年(587年)更名为太康县。(“八公山上,草木皆兵”以少胜多的淝水之战中大败秦国苻坚的谢安家族兴旺于太康)。2000年8月2日改属周口市。

  据传,约公元前228年,阳夏县(河南太康)逊母口镇小吴村(位于太康县城西15公里,目前的村支书村是吴成祥),一名婴儿呱呱坠地,他的不期而至在给家人带来欣喜的同时,也预示着秦王朝的暴政即将走向历史的尽头。这位在襁褓中的婴儿就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揭竿而起”的农民起义领袖——吴广。

  逊母口镇原名“兴隆镇”,后因西晋长沙公陶侃到此寻母,又因宋代运粮河经此设渡口,故名“寻母口”,后演变为“逊母口”。现存吴广塔

  吴广塔又称小吴塔,为纪念吴广而建。塔高14.8米,系六角实心的六级砖塔,建于清乾隆年间,一、二两层为束腰式塔檐。余为仿木结构式样出椽头塔椽。四、五层有佛龛,龛内均有瓷佛,共计12尊。上为宝瓶式塔刹。塔后面见到一块被风化了的石碑,石碑上面的字迹已经看不清楚。听村民讲,以前,这块石碑上清晰地记载着吴广和这座古塔的历史。听村里老人讲,该塔建于汉朝,后在北魏和明朝重修过。

  据《太康县志》记载,该塔称吴广纪念塔,又称吴广塔,坐落在小吴村东头,南临吴广学校,北、西、东三面都是村民住宅,住的均为吴广的世孙。相传,此塔是当地群众为纪念吴广而建。

恰一(2014-12-03)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