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强城市主干道两侧规划、建设管理,湛江市政府出台了《湛江市城市主干道两侧规划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并于今2009年3月1日起实施。作为湛江市政府重点宣传的城乡规划建设法规之一,《规定》将对湛江城市发展起到怎样的作用?
记者就此采访了湛江市城市规划局局长吕冠嵘。
记者:吕局长,请您介绍一下《规定》的出台背景。
吕冠嵘:城市主干道两侧区域是支撑起城市格局的重要区域,其景观和特色直接体现城市的性质和品位。
由于历史原因,我市城市主干道两侧景观未能充分体现滨海城市特色,尤其是新开辟的城市主干道两侧,节约集约用地不足,城中村村民无序建设严重,影响城市形象。当前,一大批钢铁、石化能源等重点建设项目相继落户湛江,我市经济社会步入跨越发展阶段,城市空间快速拓展,迫切需要进一步强化城市主干道两侧区域的规划管理,优化城市格局,提升城市形象。
根据市委、市政府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以及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我局组织制定了《湛江市城市主干道两侧规划管理规定》,并经市人民政府批准于3月1日正式实施。该规定结合湛江实际,对城市主干道两侧规划编制、建筑物及其附属设施控制要求等,作了明确具体的要求。
记者:作为针对城市主干道景观进行的规划,《规定》有哪些特点?
吕冠嵘:《规定》主要有以下四大特点: 一是量化了规划控制指标,统一了规划管理标准。我市过去的城市规划管理规定中,仅仅对城市主干道两侧区域内的临街建筑物、景观绿化带、附属设施等提出原则性的指导意见,没有明确的量化管理指标,在实际规划管理过程中难以把握。本规定对城市主干道两侧区域内的临街建筑物,景观绿化带、附属设施等内容提出了明确的量化指标,如在城市主干道两侧建设骑楼的,骑楼净高不得小于3.6米,骑楼宽度不得少于3米。规划管理技术标准的统一,减少了自由裁量权。
二是强化四种类型城市主干道两侧区域的规划管理。城市主出入口的主干道、联系市区各组团的骨架干道、市区海滨景观道路、历史文化街区道路等四种类型的城市主干道,是反映城市景观和品位最重要的节点,也是城市规划管理的重要地段。结合我市实际,规定对以上四种主干道两侧实行重点规划控制,对其两侧的规划用地性质、景观处理要求、绿化带宽度、建筑设计等作出了具体规划控制要求,这样有利于“抓大放小”,打造不同的道路特色。 三是重视两侧大型公共建筑的交通影响评价。
主干道两侧区域内的大型公共建筑,是人流、车流、物流容易集聚的场所,往往成为城市交通梗阻的节点。以往的规划管理规定仅仅对临主干道两侧区域内的大型公共建筑的建筑退让道路红线、建筑容积率、出入口、停车位等问题进行规定,规划报批前没有进行交通量预测和评估,大部分公共建筑交通组织存在问题,形成交通梗阻。规定要求对临城市主干道的大型公共建筑在规划设计时要进行交通影响评价,通过科学的交通预测和评估,设置合理的交通组织形式和措施,达到合理疏导各种交通流的目的,从而避免主干道两侧区域成为城市交通的瓶颈地段。
我的能力秀个人主页:http://wm23.cn/Ltingting
梧桐子个人主页:http://www.wutongzi.com/uc/15826606.htm
个人博客:http://blog.sina.com.cn/u/3859862313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